個人資料
正文

紐約時報:美國華人生病不敢進醫院 zt -- 比上不足 ...

(2007-02-02 17:59:46) 下一個
紐約時報:

生老病死,人之大事。在號稱福利製度健全的美國,華裔移民看病卻仍是難,難,難。 環球時報消息,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刊登了一篇關於華裔移民趙明強(音譯)的報導。趙先生2000年患了鼻癌,由於交不起每月數百美元的醫療保險,他每次到醫院複查都不得不交20美元掛號費,做一次掃描得花150美元。無奈之下,趙先生“病急亂投醫”,經人介紹在唐人街找到一名沒有行醫執照的私人醫生。沒想到吃了這名私人醫生開的“白藥丸”後,趙先生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惡化。不久,趙先生再次昏倒。
盡管住進了醫院,但監護病房每天5400美元的醫療費使趙先生和他的家人承受不起。一個多月後,在耗盡了所有積蓄的情況下,趙先生的家人被迫麵對“放棄治療”同意書。而此時趙先生自己拔下了氧氣罩,一句話也沒留下就離開了人世。

美國有2/3的州規定,不管是合法移民還是非法移民,也不管他們多窮多困難,都不能享受政府的免費醫療。窮人老了、病了,要麽去找私人醫生,要麽拿命扛著,扛不過去就無聲無息地死去。紐約時報稱,全美非法移民至少有1100多萬人,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無法得到正規醫療,導致無照醫生猖獗,草菅人命的事件屢屢發生。

在美國,隻要你有工作,雇主或多或少都會為你買一份醫療保險。好的企業每月為每個員工交納數百美元至上千美元的醫療保險,不但員工本人看病不花錢,就連親屬看牙、配眼鏡、減肥也都不用掏一分錢;效益差的單位,則隻能為員工每月交30美元的保險,讓他們有最基本的醫療保障。



(圖片:美國華人難以享受昂貴的醫療趙春青畫)

近年來,保險費用的高漲使越來越多美國人放棄了醫療保險,目前全美有4600萬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窮人生病動手術,在公立醫院排半年的隊是常事。而對美國富人而言,上至頭發,下到腳趾,都可以上昂貴的保險,一旦需要做手術,一進醫院就可以上手術台。

目前醫療費用的支出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6%,預計2025年將飛升至25%,其中,醫療資源的浪費非常驚人,這給美國普通居民帶來了不少負麵影響。對於沒有醫療保險的人,特別是非法移民來說,一旦生病,生活就會變得非常悲慘。

美國有一種為中低階層家庭提供的“保健儲蓄帳戶”,意在解決投保人因遭遇重大傷害或患嚴重疾病而急需巨額醫藥費的困難。即便如此,窮人一旦患上大病,除了保險部分之外,個人仍需支付1050美元至5000美元,一個家庭要支付2100美元到1萬美元。這對大多數仍處於中低階層的移民家庭而言,依然很難承受。

華人看病難問題很普遍

看病難的問題在華人移民中也非常普遍。除了少數精英和專業技術人員外,華人在美國收入普遍不高,在紐約唐人街打工的華人,平均月收入在1000美元至2000美元之間,所謂的華人看病難,難就難在沒有錢。

在紐約華人社區,不時有號召社區或同鄉會成員,為患重病的華裔移民捐款的報導或募捐活動。有的人患癌症實在治不起,又不想死在異國他鄉,在收到夠買機票的讚助款後,便離開紐約返回祖國。

在法拉盛唐人街打工的張先生來美20多年,在一家隻有3名員工的小公司上班。公司有言在先,“不負責員工醫療保險”。

作為家裏的頂梁柱,張先生自己每月購買30多美元的醫療保險,他的老伴和兩個兒子都沒有買保險。張先生說:“不是不想買,而是為供兩個孩子上學,實在買不起。”

張先生的兩個兒子很“爭氣”,很少鬧病。偶爾有個小病,也多從唐人街買些“銀翹解毒片”、“袪風止痛膏”、“枇杷止咳糖漿”等治一治。張先生告訴記者:“這麽多年,我們就是這樣提心吊膽地過來的。”

美國的醫療程式和方式也與中國大不一樣。一位來紐約訪問的中國學者因肩膀痛去醫院檢查,前後耗時15個小時,共5位大夫為她檢查。不算別的費用,光診費就花了500美元,檢查結果是“回家繼續觀察”。

在紐約大學醫學院工作的徐大夫告訴記者,英語中,醫學術語有20多萬個單詞,華裔患者和醫生的溝通也很成問題。

趙教授移民來美多年,去年脖子腫大、心慌、渾身無力,他找到一位英裔家庭醫生檢查。由於家庭醫生聽不懂趙教授的病情介紹,就診斷為“青黴素過敏”,給他開了一些抗過敏的藥。

回家後,趙教授諮詢一位從國內來的醫生,這位醫生懷疑他是甲狀腺疾病,建議他做內分泌檢查。趙教授又找到家庭醫生做化驗,結果竟是“甲亢”。趙教授評論道:“美國的醫療設備比國內先進,檢查程式比國內繁瑣,但從軟體看,洋醫生的臨床經驗還真不如中國醫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