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心中的兩位股市大師

(2007-04-09 20:05:13) 下一個
價值投資,不是“傻根投資”。理想的結果與實現的過程是兩碼事。“價值投資”根本不是一種投資理念,而是一種投資能力。

  進入2007年,中國股市進入相對“高位”,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投資者進入市場。相對於年末滬市收盤的2675點,指數近期漲幅並不大。但據業內統計,現在盤中已經有數百隻股票見到曆史新高,其中最為活躍的120隻股票今年以來的絕對漲幅超過100%;此外,滬深兩市目前已經沒有了“資產淨值”以下的股票。

  與此同時,股票型基金的業績,卻在高位徘徊,幾乎完全複製指數的漲幅,看來,如果今年全年市場最終隻是箱體震蕩,那麽選擇“長線持股”的投資策略就有可能跟著股指上上下下地“坐電梯”,至少收益率不會很高。

  比較一下兩位華爾街的名人,他們代表短線與長線的不同的投資理念。這就是巴菲特與彼得·林奇,這兩人都是市場大師,都是我們的偶像。但是在一個多元化的市場,經常比較一下他們的差異,還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是關於資產規模的比較。從1956年做到1965年,巴菲特的投資基金年均增長率達30%,規模做到2600萬美元;而彼得·林奇的投資基金,從1976年到1989年的13年間,年均增長率29%,雖然與巴菲特管理的投資合夥公司水平相當,但資產規模的擴張要快得多,13年的時間即由2000萬美元增長到130億美元。

  其次,是關於投資難易風格的比較。彼得·林奇最為擅長的是“短線”,以便能夠追隨市場的波動。他相信,隻要資金的規模足夠大,你買到哪隻股票,哪隻股票必漲無疑。但是如此操作也具有相當的難度。彼得·林奇是在46歲的時候就宣布退休,因為壓力太大,身體受損,這就是炒短線最大的壞處。但“從來不看電腦股票行情”的巴菲特的行業壽命,卻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不過要講投資,集中投資與分散投資,並不意味著前者一定強於後者。彼得·林奇在其職業生涯之中,輪番持有過1400多隻股票,遠遠超過同一時期的巴菲特。

  其三,是關於投資成本的比較。讓巴菲特做短線,行還是不行?可以說“肯定不行”,這是因為巴菲特所控股的核心企業就是“美國地方政府”的保險公司,該公司可以為巴菲特提供大量的低成本現金,但不允許他進行短線套利交易。正因如此,所以巴菲特被迫當了幾十年的“股市傻根”,事實的真相是,“傻根”沒贏,他隻是把所有的風險都轉嫁給了“華仔”,包括“奶茶”。

  其四,關於機會成本,盡管巴菲特的“機會成本”為零,但在他的投資生涯之中,同樣難免失手,這就是所謂投資無必勝。譬如巴菲特曾經投資於美國航空,彼得·林奇也曾經重倉美國航空這隻股票,但後者是獲利出局,而巴老先生卻沒有他那麽幸運。1989年7月,巴菲特投資3.58億美元購入美國航空的股票,當時美國航空普通股每股股價是50美元,此前的1981年至1988年,美國航空一直是令投資者印象深刻的藍籌股,它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平均達14%,稅前純收益率在8%—12%。這樣的股票,完全符合巴菲特的選股條件。而且航空業進入門檻高,屬於寡頭壟斷,巴菲特堅信美國航空的普通股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航空公司經營的惡化,始於廉價航空公司和破產航空公司紛紛采取自殺性的低價戰略,以及相對強勢的航空工人工會具備極強的議價能力,致使工資成本高居不下。美國航空居然發生巨額虧損,股價從此一年不如一年。

  該次投資應是巴菲特為數不多的失敗案例之一,以此看來,“天下無賊”畢竟隻是傳說,關鍵中的關鍵在於,這回巴菲特當的是“華仔”,而不是運氣好得要命的“傻根”。

  巴菲特喜歡低市盈率,但低市盈率並不總是好事,低市盈率有時僅僅表明這隻股票(或這個市場)的買家極其稀少,股價極不活躍,或者就存在著你所不知道的“係統風險”。

  其五,關於可複製的難易程度的比較。這個已經不用我說,在當今世界,每10個股民中就有9個自認為可以效法巴菲特,以為巴菲特他老人家隻是攥著幾隻好股票,然後“熬年頭”,一直熬成股神的。但事實上,巴菲特並非一般人可以複製的,想複製他的成功,比複製彼得·林奇更難,因為他對於看中的股票采用絕對控股的辦法,他買下的是公司,而非公司的股票。在今天的美國,至少有30萬人可以這樣說,“我在巴菲特先生的公司裏工作”。以此觀之,彼得·林奇縫的是“被窩兒”,但巴菲特把自己也“縫”進去了,你根本分不出哪一塊是“被窩兒”,哪一塊是巴菲特他自己。

  對此,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價值投資,絕不是“傻根投資”,理想的結果與實現的過程是兩碼事,恐怕不能相提並論。很多今年新入市的投資者並不曉得,一般而言,“價值投資”根本不是一種投資理念,而是一種投資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ottomFisher97 回複 悄悄話 I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Not totally true.
anyone can do value invest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