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變台灣社會二元對立

(2008-01-16 13:20:41) 下一個


隨著立委選舉製度的改變,近來看到一波標榜非藍非綠的新興政黨浪潮,這波浪潮的行動者多數自我定位為第三勢力或第三政黨。對於第三勢力或第三政黨為何不能成事?過去已有論者提出各種解釋,筆者在此不多做贅述。

第三勢力儘速成立

回顧選舉史,會發現我們的代議民主自始至終是在一種二元對立的脈絡下進行。從國民黨vs.黨外以降,直到今天的泛藍泛綠,雖然名義上的執政黨不同,二元對立的政治脈絡始終不曾改變。舉例而言,黨外陣營乃至於民進黨內部雖然屢屢發生意識形態與實踐路線的相左,但最後都在打倒國民黨的大前提下無法成為各自獨立的行動主體。
開放黨禁之後,這個二元對立的政治脈絡不曾改變。新黨、親民黨的組成可歸於對國民黨的反動,建國黨、新國家連線的成立則是對於民進黨的反動。它們雖然各自組黨,卻始終不曾改變這個二元對立的大前提。就連李登輝提出從統獨兩黨製轉型為本土兩黨製的政治召喚,依然不脫這個二元對立的架構。

要如何改變這個二元對立的政治脈絡?就思想層次而言,這些第三勢力的行動者應該儘速建立一個非藍非綠可以對話溝通的公共場域。以此觀之,台灣農民黨╱王文洋試圖邀約各新興政黨對話其實是個好的開始。就製度層次而言,這些第三勢力的行動者應該儘速形成對於內閣製的共識,進而提高集體行動的可能性。

這些第三勢力的行動者也不曾從歷史中去找尋智慧。雖然經歷被殖民與威權統治,我們依然有許多可貴的政治遺產:例如以蔣渭水為核心的台灣民眾黨,台聯宣稱的中間偏左便可以其為師;或者是以雷震為核心的中國民主黨,其成員身分實踐了族群融合的原則,也勇於提出明確的兩岸關係政治綱領。就連晚近的黨外時期,黨外人士如何合縱連橫團結力量也都值得這些第三勢力行動者引為學習對象。

嘗試跳脫二元思維

第三勢力的行動者不需悲觀,因為對台灣社會而言,走出二元對立的政治脈絡可說是新思維的嘗試。筆者希望這些行動者可以回溯在台灣的政治史,從這些珍貴遺產中尋得智慧,從而麵對台灣未來的可能挑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