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負麵廣告 政黨自食惡果

(2008-01-16 13:20:40) 下一個
推負麵廣告 政黨自食惡果

藍綠最近正在吵競選廣告的經費來源,謝營指控馬英九的廣告經費來自黨庫挹注,隱喻國民黨黨產的「不當」性質,已擴散到每支電視廣告,而直接播出在觀眾眼前。意圖讓選民在觀看馬營廣告的同時,喚起對不當黨產的厭惡記憶。謝營創造此種連結,以便在廣告內容之外,時時攻擊每支廣告的正當性,就選戰策略來說,不可謂不高明。但目前的經費攻防,不過是黨產議題的延長,還不是競選廣告的問題重點,未來恐將出現的負麵廣告,才會是爭議所在。

筆者針對台灣三次總統大選,八組主要候選人陣營作413份平麵與電視廣告進行研究。1996年大選三組陣營的負麵廣告比率共為16%,2000年三組陣營是44%,2004年兩組陣營為33%。個別比率除以組數後,可清楚看出逐次上升的趨勢,顯示負麵廣告成為愈來愈重要的選戰武器。

廣告量藍高於綠
理論指出,負麵廣告不會出於偶然,廣告中置入的所有元素,都是候選人陣營有意識的舉動。事實上,國內某一知名廣告高手,曾對負麵廣告的動機提出兩點歸納,當競選陣營決定打出負麵廣告時,其一是看好可為民調帶來起色,其二就是要讓對手氣得跳腳。

事實上,負麵廣告所提供的訊息量遠大於正麵廣告,訊息的意義與品質相對較高,更多關注於政策議題,選民的資訊環境會因負麵廣告而擴大,更充分的資訊可滿足更多民主功能。以台灣為例,三次總統競選所釋出六千筆正麵廣告的訊息中,僅有1%帶有經驗證據,但兩千多筆負麵廣告訊息中,卻有13%帶有具體事證。難怪美國學者指出,正麵與負麵廣告間隻有一點最大不同-負麵廣告會傳遞真實的事實。

如觀察藍綠陣營的總體廣告策略,國民黨廣告的製作總量是民進黨的兩倍,較為重視議題取向(39%:32%)與候選人特質(19%:12%),民進黨廣告則比較偏重意識形態(45%:31%)。但在負麵廣告使用上,國民黨平均值幾乎兩倍高於民進黨(37%:21%),這現象在2004年大選達到高點,連宋陣營負麵廣告比率達到41%,遠高於陳呂陣營的11%。

未必能獲得勝選
也許候選人想問:負麵廣告可否帶來勝選?台灣的實踐證明,負麵廣告從未帶來扭轉乾坤的效果。三次大選的八組數據呈現,最後獲得總統勝選的都是負麵廣告相對少的陣營,表示就算民調落後陣營的負麵廣告再多,最後還是無一例外以敗選收場。換言之,大打負麵廣告恐怕隻會自呈敗象,進而將敗選結果自我實現而已。過去連番敗選的國民黨也許就是錯在這裡,但願日漸陷入廣告熱戰的馬謝陣營對此能有啟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