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靈太空虛? 中國留學生同居率高達80% 環球時報 **淨是扯淡阿

(2006-11-19 05:05:47) 下一個
心靈太空虛? 中國留學生同居率高達80% 環球時報


 劉璐璐是一位西安女孩,今年夏天,她背起行囊踏上了赴英留學之路,雖然出國前早就做好了各種心裏準備,然而留學的現實生活還是讓她感到無所適從,“這裏的中國同學同居的很多,”這個來自中國相對保守地方的女孩起初並不理解,“看得多了也就習慣了,跟很多同學交流過才知道,同居對於海外的留學生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麽新鮮事。”

  同居率竟高達80%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近期對中國在海外的學生群體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留學生的同居率高達80%,而且還有年齡越小,同居比例越高的勢頭。

  正如一位專家所說的一樣,“從浩瀚的知識海洋到簡單的洗衣做飯,從美妙的異國情調到揮之不去的鄉愁,從白天短暫的歡聲笑語到夜晚漫長的孤枕難眠,五彩繽紛的異國生活無法掩飾現實生活的諸多無奈,空虛、寂寞成為許多海外留學生最常用的詞匯。就這樣,很多中國留學生就在迷茫與困惑中走入了同居時代。”

  心靈空虛是促使同居的最大因素

  小瑛(化名)剛來英國時,非常不適應,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英國留學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學習壓力,也不是吃飯穿衣,而是單兵作戰時的孤獨感,“那時候,我沒有朋友,更沒有親人,沒人和我交流,我經常憋在自己的房間裏幾天都不出門,有時一個星期都說不了10句話。我想家,想念國內的家人和朋友,沒辦法,我隻能躲在被窩兒裏哭,那日子太難受了。”後來小瑛認識了現在的男朋友海濤(化名),“我和他同是‘天涯淪落人’,我們剛認識就好像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孤獨的影子,感覺很親切。”沒多久,這兩個20出頭的年輕人就住在了一起。

  小瑛還說,現在她身邊有一多半的同學都已經在同居了,“大家都覺得自己現在已經是大人了,兩個人在一起,起碼有個伴兒,彼此相互照應,也不那麽孤獨了,其實挺好的。”

  在英國教書多年的孫海老師表示,“對許多中國留學生來說,出國留學麵對的最大困難不是語言障礙,也不是文化衝擊,而是如何解決心靈的空虛。當他們踏上異國的土地開始艱辛的求學曆程時,首先他們麵對的不是書本而是生活問題。孤獨感是他們進入同居生活的最主要因素。”

  德國漢堡大學的燕子原本自認為是個“很傳統”的女孩,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剛從國內到德國時,很看不慣那些低齡同居的少男少女,後來卻也不自覺地加入到了他們的行列。“看到周圍的同學、朋友一個個離你而去,全身心地投入到‘二人世界’時,誰能抵得住這種誘惑呢。”她說,“尋找排解孤寂的一半才是真正的解脫。”

  在國外留學,不菲的花銷也是讓很多留學生走進了同居生活的因素之一。法蘭克福大學的小劉說,在國內時,他一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可到了國外,每次花錢都得考慮半天,要不然很快錢包就見底了,這麽大了也不好意思老向家裏伸手要。後來,他認識了同校的小路。兩人也還算談得來,於是就搬到了一起,過去各住一間房,交兩份房錢,如今隻要交一份,在房租上就省了不少。而且,平時他也充當小路的“私人保鏢”。小路表示,兩人一起買菜做飯,分工搭配,省時也省錢,吃的菜也更豐富。

  經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

  雖然兩個人在一起生活相互之間不會感到孤單,但隨之而來也會產生一係列的問題。小瑛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剛開始同居,她和海濤兩個人相互謙讓,相處得非常好,但時間一長,彼此的缺點都暴露出來了。“我們常常會為了生活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矛盾,”小瑛說道,海濤經常在家裏抽煙,火警響了好幾次,為這個事情他們沒少吵架。海濤則說,和女朋友天天在一起,明顯和以前的朋友疏遠了,而且交新朋友的機會幾乎沒有,自由也限製了不少。有時朋友打電話約自己出去打球,或者晚上去朋友家玩遊戲,女朋友會很不高興。“我又不放心她獨自在家,在和朋友推辭了幾次後,朋友們也就不叫我了。”

  為此小瑛也很委屈,“因為有了男朋友,心裏總是惦記著要回家做飯,所以和朋友的聚會也越來越少。另外,因為剛來英國不久,父母常常在夜裏給我打電話,如果家裏人知道我和男朋友同居,免不了責罵與擔心,所以講電話時都會小心翼翼。”

  經過記者詢問,很多留學生和別人同居大都是隱瞞著家長的。“一般人都不會和家裏人談及此事,中國的父母普遍比較保守,肯定不同意,與其讓他們幹著急,幹脆壓根不讓他們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缺乏社會經驗,需要家長引導

  女兒在慕尼黑留學的張女士對記者說,當初得知女兒與人同居,既生氣又擔心。“一個女孩子孤身在外,萬一上當受騙了怎麽辦?吃虧可是一輩子的事啊,當家長的能不操心嗎?”母女雙方也為此產生了許多不快。“沒辦法,離得遠了,也管不了,隻能由她去吧。”

  英國東亞文化研究所負責人弗裏克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到英國求學的部分中國留學生年齡偏小,自控能力差,男孩女孩在一起同居,夜裏玩計算機、看影碟,白天不起床。還有很多留學生同居後不再認真讀書,把心思完全放在兩人之間的感情上。就此,同居在英國的留學生中也有不少中途輟學回國的例子。

  很多在德華人對中國留學生同居現象卻表示無所謂。漢堡老華僑李先生說,早期的中國留學生一心撲在學業上,心裏裝的隻有報效祖國;後來的留學生,帶著妻子、孩子來德國留學;現在,很多中國年輕留學生在家“享受”慣了,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難免會孤獨寂寞。他並不反對留學生同居,相互有個照應也未必是壞事,遇到困難時有個商量,也可以避免年輕人因一時衝動做出過激的行為。

  但他也同時指出,很多留學生年紀尚小,缺乏社會經驗,還是需要家長給予正麵的引導。

  不過,德國青少年心理研究所安德雷教授表示,中國留學生同居現象的後果令人擔憂。很多中國留學生出國前沒有社會經驗,一旦同居雙方感情出現危機,隨後會出現很多問題,如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壓力,還有些年紀不大的小留學生就跑去墮胎,這都對他們的身體和心靈產生不可估量的創傷。安德雷教授接著說,僅去年一年,中國留學生在德國因為感情問題自殺、鬥毆、情殺等事件就不下10起,這應該引起中國教育界的重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