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請“愛”不要緊張,那麽膽小,那麽狹隘,容不下“孝”?:)

(2007-01-29 22:12:30) 下一個
請“愛”不要緊張,那麽膽小,那麽狹隘,容不下“孝”?:)

愛是什麽? 孝是什麽?難道非要對立,水火不容?

儒教大概是2000多年前的東西,那麽愛應該還要久,有人類就有了吧? 儒教,基督,伊斯蘭等等,目前還是人類文明和價值觀的基石,流傳2000年的愛情故事,一樣動人心弦.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當時社會發展的所需.確實包涵了不平等關係,時至今日,這些是要加以改進或拋棄,換上符合時代的內涵.但其基本精神還是在的,永恒的.以本壇為例,養不教,父之過,玉不琢,不成器,難不成要到過來就是平等和民主了?

那麽,父母老了,身心都走向了衰弱,比如裏根,老年癡呆了,但是大家依然尊敬和愛護他,如果是你的父母,你依然是要尊敬和愛護他們.如果是培養你的恩師,不管現在如何,你依然尊敬和愛護他,這是下一代,受惠於前一代的起碼的應有的品德.這是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這才是孝的核心.百善孝為先,如果有人沒有對父母行善,你能相信他的善嗎?你能相信他的愛嗎?

孝是自上而下的權利,是自下而上的義務.為什麽?因為,事有前後,人有長幼,我們都是站在上一代的肩膀上,所以看得遠,生活的更美好.請相信我們的父母,他們是優秀的所以才有我們的今天,他們不會濫用這種權利,但我們是希望他們擁有這樣的權利,來監督我們不至於自以為是而忘乎所以,來指導我們不至於爭名奪利而迷失方向.老人作為過來人,走下了人生的主戰場,對生命,對人生通常有了更加接近真締的智慧感悟.

儒教創始人,孔子和他學生常有精彩的辯論,沒有看到尊卑關係,支配關係和絕對服從.我手上有一本故事畫,其中有一篇"孔子六十拜師",是準備給孩子講的.

尊敬師長,愛護老人,是全人類的公德.但我非常感動和自豪的是,隻有我們的中華文化,以孝文化為核心,把她融於我們的血液,刻在我們的脊骨.

顏回以為孔子睡著了,把稀粥中的灰塵撈出來,舍不得幾星米樣而吃了,而孔子實際上沒有睡著,還以為顏回偷吃呢.後來顏回請孔子喝粥,孔子還在生氣,說,你怎麽不吃?顏回答說已經吃好了,孔子生氣說:老師還沒有吃,就先吃了.顏回才告之以實.這個故事,大概也算是孝文化的一個注解吧.

順祝聖誕快樂,新年進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玉壘關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文字又平和。又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