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大教授鄭秀玲 = 造謠的騙子(b)

(2013-08-04 19:06:16) 下一個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2086&tid=2640835

第四:被協議的影響人數高達500萬人…導致台灣人才的流失。500萬,這是一個多麽完整的整數,怎不令人感到驚訝。鄭秀玲這麽輕易就得到如此完整的整數,我想連諾貝爾獎得主都會自歎不如!

從計量經濟學(Quantitative Economics)的角度來看,某一參數對其它參數的影響包括正 (+)、負(-)、和零影響(0) 。但要得到這個結果,必須先設定一組參數,並利用這些參數建構一套數學模型,然後利用微分的方式去決定其影響。這樣的分析,鄭秀玲做了嗎?

至於這個斬釘截鐵的500萬,肯定是不正確的數字。爲什麽呢?在使用數學去分析一個經濟模型時,學者必須

(1)設定某些假設(Assumptions)、參數(Variables)、限製(Constraints) 和自由度(DOF);
(2)建立合理的數學方程式 … 線性或非線性的 Differential and/or Algebraic Equations,以及成本方程式(Cost Function);
(3)利用數值方法去解這些數學式子(自己寫電腦程式或利用商業軟體);
(4)可能的話,把上麵得到的理論數值和經驗數據(Empirical Data) 做比較;
(5)把結果加以分析,並將它們寫入報告和文章裏。

然而鄭秀玲連什麽都沒做,就發出這樣謬誤的結論,我隻能給她一個封號:爲極端政治出賣台大聲譽學術騙子

接著讓我們來看另一個結論:「導致台灣人才的流失」。這是一個更荒謬的結論!爲什麽?

人才是否會流失要看台灣的就業環境、生活品質、以及人才對台灣的向心力 …等等。鄭秀玲對人才如何大量流失、哪類人才會流失、什麽時候流失,連一個起碼的解釋都沒有,就胡說八道。難道「胡說八道」就是台大教授做學術研究的水平嗎?身爲台大校友,我替這樣「胡說八道」的研究水平感到羞愧。

我們都知道從1950到1980年代,台灣曾經流失大量的人才(留學生),結果台灣並沒有落後,相反的,島內的經濟力量反而突飛猛進。因爲出去的留學生拿到高學位後,有的直接回國就業,但也有很多留在當地就業(即所謂流失的人才)。其實這些留在國外流失的人才沒有流失,反而他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工作之後,把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創新的科技引進到台灣,促成了所謂的「經濟奇蹟」,使台灣成了四小龍之「首」

然而自從「賣台」的李登輝「貪贓」的陳水扁執行「鎖國政策」之後,
台灣的經濟奇蹟嘎然而止,
「經濟奇蹟」變成了「經濟災難」,
四小龍之「首」淪落爲四小龍之「末」。



鄭秀玲:服貿協議暗藏魔鬼細節 台灣人才將大量流失
陳思豪 2013年7月30

台大經濟係教授鄭秀玲今(30)日表示,自己與學生研究多日,發現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暗藏許多魔鬼的細節,同時政府也隱匿了許多訊息,刻意誇大協議效益。她特別站出來,與國策顧問郝明義、台大文學院院長陳弱水、作家九把刀等人,一起要求政府必需重啟談判、廣納基層意見、並做好各麵向評估。

知識、藝文界多位重量級學者人士,上午一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朝野政黨實踐民主審議、諏嵲u估衝擊、重啟服貿談判。

發起的郝明義強調,自己並不是反服務協議、反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但台灣是個民主國家,希望過程能有更多討論,至少讓社會大眾清楚談判細節與決策過程,並適時表達意見。

鄭秀玲表示,協議簽署當下,就和自己的學生花了一個周末時間進行研究,卻發現當中藏有許多魔鬼的細節,當她們將這些資訊對外公開後,政府竟以「威脅台灣生存」等方式來進行打壓,讓她覺得不可思議。

鄭秀玲強調,政府過去宣稱開放64項,實際上卻是64大項上千種行業,影響人數高達500萬人,這樣清楚的資訊,政府竟沒有公開。

檢視協議內容,鄭秀玲指出,對岸給予我方許多服務模式的限製,以開放電子商務為例,隻能到福建地區同時還不能做跨境服務,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台灣業者被迫去福建設點,如果繼續留在台灣,就沒有辦法提供服務給對岸的市場。這種模式也導致台灣人才的流失。

鄭秀玲強調,大陸十二五計劃明確指出,要全麵提升服務業競爭力,但他們缺乏高階專業人才,因此才有意大量的吸納台灣人才,但我方政府沒有把這點做為談判籌碼,卻是一昧開放,後果不堪設想。

此外,協議開放交通咻敗㈦娦艠I,這些背後全是大陸國企經營,屆時我國物流、金流市場將被嚴重控製,對國家安全怎麼會沒有影響。

鄭秀玲指出,政府常說服貿條件比當年大陸加入WTO的承諾標準還好,但當時對岸還是一個落後國家、承諾開放項目較少,拿當初的標準相比,並不是非常恰當。

另外,政府又宣稱協議不能更改,但美韓在簽署FTA後,雙邊都有很大反彈,經過協商、修改、國會核準實施,前後一共花了5年時間。

最後,檢視世界各國簽署的FTA,全部是先簽貨貿協議再簽服貿協議(也有同時簽署),畢竟服貿嚴重衝擊簽署國就業問題,花費人力也比較多,唯獨兩岸特立獨行,她質問,「為什麼馬政府要這麼著急?這麼快要簽一個對中小企業影響巨大的協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