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抗日18┅原子彈懲罰戰犯b

(2008-07-30 12:17:22) 下一個

鑒於德日兩個「邪惡帝國」的殘酷和德國製造原子彈的企圖,美國的原子彈計劃始於1942年6月,當時的總統羅斯福批準了「曼哈頓計劃」,並與杜邦公司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曼哈頓計劃」的總負責人是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博士(J. Robert Oppenheimer),整個計劃的經費是二十億美金,工作人員多達15萬。

「曼哈頓計劃」推出後,美國軍方在新墨西哥州的羅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建立了一個秘密的試驗基地。「氫彈之父」泰勒也在團隊裏(泰勒後來承認加爾文才是真正的「氫彈之父」),1943年時有4000名科學家進駐羅沙拉摩斯,著名的大師級物理學家--恩裏科.費米(Enrico Fermi)、尼爾斯.亨瑞克.大衛.波耳(Niels Henrik David Bohr)、理查.菲利普.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約翰.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吳健雄等人,也參與了這項計劃。由於團隊的努力不懈,「曼哈頓計劃」終於在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試爆炸了人類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

為了原子彈投擲的目標,美國軍方專門成立了一個「臨時委員會」。該委員會認爲攻擊的目標應該具備∶(1)完整的軍事設施;(2)可以有效地顯示原子彈的殺傷力和破壞力,以給日本帶來巨大的震撼。經過研究,「臨時委員會」列出了三個城市∶廣島、小倉、長崎。

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了美英中三國所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命令皇軍戰鬥到底。杜魯門總統於是決定對日本進行原子攻擊,美軍按照計劃,將原子彈先運到南太平洋的提尼安島。

經過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的攻擊,「日本戰犯」依然狂言要把戰爭進行到底。8月7日,日本參謀總部甚至計劃於「6個月內造出一顆原子彈來反擊」,可惜日本沒有鈾,也沒有研製原子彈的條件。

為了不給「日本戰犯」喘息的機會,8月9日,美國空軍再派遣查理士.斯文尼(Charles Sweeney)駕駛B-29轟炸機「博士卡」(Bockscar)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這顆原子彈叫 Fat Man,長3.25公尺、直徑1.52公尺、重4,656 公斤,釋放能量是8.78 x1013焦耳,相當於21000公噸的TNT烈性炸藥。

按照計劃,這顆原子彈的首要攻擊目標是日本另一城市小倉,可是當天早上小倉的上空被雲層覆蓋,於是斯文尼決定攻擊後備目標長崎。Little Boy 從9450公尺的上空被投下,於當地時間早上11時02分,在550公尺高的空中爆炸。

由於長崎的地勢多山,因此所受到的打擊比廣島小,但是當場被原子彈炸死的人也有40,000之多,至於受傷的則有25,000人,之後還有數萬人死於核子塵輻射引起的癌症。

經過兩次致命的打擊,「日本戰犯」終於醒了,於8月15日向盟軍無條件投降。(但日本近年的惡行∶搶奪釣魚台、否認戰爭罪行、詆毀慰安婦、分裂中國搞台獨、視靖國社戰犯為英雄「日本戰犯」似乎沒有悔改之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