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中國,爭什麽-2

(2008-07-18 08:55:50) 下一個
http://blog.nownews.com/taiwan_native/textview.php?file=156908

2)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決議

關於「中華台北」和「中國台北」名稱之來源,下麵是《維基百科》的描述∶

中華台北(英文∶Chinese Taipei,代碼為TPE)。該稱號為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參加國際體育比賽代表團的簡稱,也是現今中華民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其他國際運動賽事的名稱。另外自1970年代後中華民國有時也將「中華台北」一詞用於加入各種國際組織時所使用的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一般也將「中華台北」或者「台灣當局」指中華民國。

名稱由來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所以不承認在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反對其参加任何由主權國家参與構成的國際組織。從1971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逐漸在很多國際組織中取代了中華民國的地位。中華民國政府拒絕使用「中國台灣」的稱呼,也反對直接使用带有台獨含義的「台灣」稱呼,因此采用中華台北的折衷名稱。

台灣於世界貿易組織中之會籍名稱為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台灣方麵將之簡稱為「中華台北」,並使用於通訊錄中。但中國代表團認為,類似的通訊都是「不適當並應避免。」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台辦、外中宣部、中央宣辦2004年《關於正確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第三項第2款規定如下∶

「對不屬於隻有主權國家才能参加的國際組織和民間性的國際經貿、文化、體育組織中的台灣團組機構,不能以『台灣』或『台北』稱之,而應稱其為『中華台北』中華台北名稱是根據中華台北奧委會及國際奧委會經過協商而取得共識的名稱。在舉辦的國際體育比賽場合中,在一般場合上台灣團隊可以使用中文名稱『中華台北』,但是在中國新聞報道中仍應稱其為『中國台北』台灣新聞媒體是以中華台北稱呼。台灣地區在WTO中的名稱為『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單獨關税區』,簡稱『台澎金馬單一關稅地區』。並非利用中國台灣稱呼自己在WTO地位。」

台灣民眾對於中國台北名稱是給予反對呼聲,因為此舉讓台灣民眾認為是矮化主權。

1989年4月6日,當時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何振梁與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秘書長李慶華簽署協議,內容如下∶

「台灣地區體育團隊及體育組織赴大陸參加比賽、會議或活動,將按國際奧會有關規定辦理,大會(即主辦單位)所編印之文件、手冊、寄發之信函、製作之名牌,以及所做之廣播等等,凡以中文指稱台灣地區體育團隊與體育組織時,均稱之為『中華台北』」

在正式比賽場合以外,中國大陸媒體仍以「中國台北」的稱呼來翻譯「Chinese Taipei」。至於一般媒體,在台灣,以「中華隊」表示中華台北隊,而台灣部分媒體(如《自由時報》)則以「台灣隊」稱之;而在港澳,則以「中華台北隊」稱之;在中國大陸,則以「中國台北隊」稱之;其餘國際媒體多直稱台灣或是中華台北(如∶Taiwan or Chinese Taipei won/lost ...)。


我對這段曆史的評論

(a)將「Chinese Taipei」翻譯為「中華台北」或「中國台北」都是正確的。

(b)台灣喜歡用「中華台北」、大陸喜歡用「中國台北」,感覺上是「各自表述」,沒有爭議的必要。

(c)1989年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與中華奧委會秘書長李慶華所簽署的協議裏,同意用「中華台北」這個名稱。這點倒是可以爭議,因為「中華台北」是既然奧委會的決議,大陸當局如果用「中華台北」會更妥當。

(d)台灣有人(應該說「部份」台灣人)反對用「中國台北」認為那是矮化主權,我認為沒有這麽嚴重。問題應該是「中華台北」能否撥出更多經費、培養更多體育人才,使體育健將在奧運/世運贏得更多的獎牌,才是重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