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潮流,究竟誰說了算?(組圖)

(2007-11-23 22:32:02) 下一個


潮流趨勢誰說了算?設計師、媒體、買手?都是也都不是,因為潮流的產生是個生產鏈。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當設計師們,將高達90%的時裝展來賓位置,留給了媒體;而80%的下一季訂單,卻早在時裝展前已經簽妥;“潮流”的詮釋,產生了分歧。Runway上的“創意”角力,也演變為Realway的“權威”角力。媒體的評論,益發鋪天蓋地,但是否仍有左右來季“潮流”的能力?時裝買手,又是否會因為過分注重銷售業績,而埋沒了新興的“潮流”?

  對真正的顧客,又有什麽意義?又是什麽令大家不約而同地穿上某些款式亮相,並引起廣泛共鳴?

  潮流?烤顧?盜慫悖?

  無形的“潮流”生產鏈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設計師Giorgio Armani在08春夏發布會後

  無形勝有形的”潮流”,也有一個“生產鏈”:先由預測公司搜集民間各項“生活指數”→綜合報告後,推薦給原料供應商(顏色、麵料、零件等)及設計師→再從工作坊裁成衣裳→登上天橋→照片出現在平麵刊物→陳列在時裝店→接著,被顧客買去,進入衣櫃→然後,穿在身上亮相,並引起廣泛共鳴——“潮流”,這才真正誕生了!整個環節,曆時大約18個月到2年。

  預測公司,也是顧問公司,與時尚界不一定有直接關聯,甚至不插手經營。但這全球總共不到十家的公司,卻綜合金融、政法、科技、文化、醫學……等因素,分析過去與現在的變化,對未來的影響,十分客觀地提出展望,並以幾率來推測未來3至5年間的走向。因為牽涉到商業機密與職業道德,他們不對大眾公布,甚至不拋頭露麵,詳盡深入的調查,其獨立性,不受利益左右。

  所以,為什麽牛仔褲的流行有“七年之癢”?為什麽顏色日趨刺目又和諧?為什麽裙長裙短?“預測公司”在潮流之前,已經有了答案。但,通常這些答案與“時裝”沒有直接關係,反而多關心社會時事,日積月累,能悟出究竟。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擁有Gucci等品牌的PPR集團CEO Pinault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和媒體“垃圾婆”Anna Piaggi

時裝展 從銷售展,到公關手段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專注看秀的人們

  大約5年前,一年兩季的成衣時裝展,仍是一個集中買家的業界tradeshow(銷售展)。買手們一般是白天看秀,傍晚過後在Showroom(設計工作室及展示廳)裏對著一塊塊麵料板、樣型開始寫訂單,媒體,會采納買手的現場意見,在評論中作為例證。買手,也會參考媒體的反應,在下訂單時做出一些調整。

  過去,買手與媒體的聯合,可以令某個款式某個品牌,逆市地一炮而紅。最典型的例子,是Christian Dior先生在二戰後50年代,推出的Bar Suit(沙漏型套裝傘裙)。雖然正處急需重建家園的拮據時期,Dior所鼓吹的鋪張奢靡,被大眾抨擊杯葛,女人們甚至粗暴地拉扯在路上穿著New Look拍時裝大片的女模們。但,因時裝編輯Carmel Snow的高調讚揚:“賦予時裝新生命的New Look”,名聲大噪,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如今,時裝屋賣力的演出,視覺輝煌的舞台,明星名人雲集的派對……參加時裝展,“看人與被看”比“看時裝”更重要。《華爾街時報》說,07秋冬米蘭Max Mara的觀眾席上,媒體占了825個位子,業界買手僅85個位子。依此類推,媒體竟然占了高達90%的位置!

  其實,現在80%的下一季訂單,在時裝展以前,已經簽妥,剩下的20%則移步在Showroom決定。時裝展的真正功能,也已經不是“新裝發布”,而逐漸變成一個社交場合和一種公關手段,有些甚至利用輝煌的時裝展邀請函,作為交換訂單的工具。比如,近年大手筆策劃舞台的Kenzo,成為巴黎頗受注目的時裝展之一。媒體捧場,是預料之中的,連有些零售業買手,也抵擋不了誘惑,為了在下一季能欣賞Kenzo時裝展,而多少下些訂單,雖然明知Kenzo的作品,很難叫顧客討腰包。Kenzo設計師Antonio Marras的理念是:“十分鍾的表演往往決定六個月辛苦工作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是現在許多設計師”無奈的心聲”。

  越來越多的媒體評論,看似規模浩大。其實,為了未來繼續獲得品牌的邀請,多數媒體也費力地好話說盡,但麵對讀者,媒體們眾誌成城地一味鼓吹,已經不夠瞧,非得言而之物地帶些尖銳,才能突圍而出。買手們,則拚命維護自己已經下了訂單的品牌。兩者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LVMH集團老板Bernard Arnault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John Galliano與身著Dior高級時裝的模特們 

媒體與買手 沒有硝煙的戰爭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老佛爺”Karl Lagerfeld與女明星Diane Kruger在Chanel秀場

  07秋冬的戰爭導火線,來自紐約時報的時裝編輯Cathy Horyn。她批評Giorgio Armani的褲子“邋遢粘吊,像健身褲”。一代“優雅大師”Armani一怒之下,反擊Horyn所說是“白癡言論”,強調自己才是“真正的創造者”,並封殺了Cathy Horny出席接下來的Emporio Armani秀。紐約Bergdorf Goodman精品百貨的Linda Fargo則說:“作為Giorgio Armani多年的合作夥伴,我們了解自己的客戶源,他仍然是那麽優雅高貴。他讓我們知道,永恒的意義。”著名的“蛋撻頭”評論家Suzy Menkes,歸納得有技巧:“像Giorgio Armani這類資深設計師,不管他怎麽做、媒體怎麽寫,公眾永遠有興趣,因此媒體對這類品牌本身就不抱有求新的期望。”

  而對百貨公司來說,一旦與某些品牌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係,“或許某季特別好,或許某季差了些,我們都會表示支持,這也是支持時裝業的一種行為。”Saks Fifth Ave百貨公司的Michael Fink如是說。

  比如,多年來都獲百貨業擁護的Prada,多年來,品牌很誠心地近距離地介紹麵料的奧妙,解釋間中的巧思,加上Prada的剪裁,有一種約束的性感自由,日積月累,獲得買手們廣泛的尊重,就算很多時候,不一定看得懂。買手們對07秋冬Prada又厚又複雜的全新麵料,紛紛叫好叫新。Suzy Menkes客氣地說:“想象力豐富”,但《華盛頓郵報》的Robin Givhan則十分直接地說:“醜,真是太醜了。”加拿大精品百貨Holt Renfrew的Barbara Atkin坦言:“媒體喜不喜歡,實在無關緊要。Prada迷們,就是愛Prada的超前思維,沒人能阻止。”

買手們的選擇通常比較穩重,但也需要新玩意,多做嚐試,刺激顧客購買欲望。對於新冒起的品牌,老字號權威媒體的正麵評價,會增加服飾的曝光率,是買手引進新品時的依據,近來,Alexander Wang、Vena Cava等紐約新星,就是這樣誕生的。但隻要有一季的負麵評論,也會令它們就此玩完。

  可是,就算同樣的評論,媒體與買手的觀點,也會有不同的解讀。比如,07秋冬的Balenciaga,在連續幾季的媒體讚美後,出現了“商業化的可穿性太重,但缺乏想象力”的負麵評價,而這個“可穿性”恰恰是Balenciaga本季特別受買手歡迎的原因,尤其是Balenciaga的窄身校服外套,亦成為秋冬熱門貨之一。

很明顯,最大的分歧在於,媒體在報道來季趨勢時,尋找一股強有力的“潮流”,不需要可穿,也不需要合理,隻涉及天橋的整體視覺效果,是否能給隔天的版麵帶來震憾性,因此,許多媒體觀點,受到現場喧嘩演出的影響;但業界買手,則更關心各個單一的“潮流”,分散開來,是否容易重組混搭,是否好賣。這看似對立的兩方麵,其實都關係到各自的切實利益:媒體是否權威,看報刊銷路;買手是否權威,看商品銷路。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時尚評論家,人稱“蛋撻頭”的Suzy Menkes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Prada集團主席Patrizio Bertelli與設計師Miuccia Prada夫婦 

潮流源泉在Showroom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Louis Vuitton發布會現場

  在Internet發達的今天,在本季新裝還未買妥前,你就可以全程欣賞下一季的時裝展(通常隔天即有完整的係列硬照及錄影),並通過大大小小時尚論壇,進行熱烈討論,在博客上,各抒己見。媒體與買手們,親臨時裝展,除了去“看熱鬧”、“感受氣氛”,是否還有更多“引導潮流”的資訊?

  如果說,視覺精華在天橋,那麽,潮流的源泉,則在Showroom——設計工作室及展示廳。 
為了拉近媒體與買手們“觀點”的距離,不少品牌在天橋發布後,開始請媒體光顧Showroom,或周遊列國地特別向媒體展示、解說作品。比如,07秋冬Alexander McQueen,整個秀場不停地放一些令人昏厥不安的圖案,也連帶著叫人看不懂時裝本身,但往Showroom一看,又會“嘩”一聲,讚美那些精致的細節與巧妙的剪裁。Dior那些神聖隆重得要命的套裝,到Showroom一看,其實有更多可穿的親切選擇。YSL那件鑲滿碎石與鱷魚皮片的背心裙,漂亮,但又貴又重,Showroom裏展出的“實穿”版本,隻用了一半裝飾,叫人鬆一口氣。

  其實大部份的天橋作品,根本就是為了時裝秀縫製的。Giorgio Armani曾親口承認,一場秀大約有近百套服飾,但是真正會投入生產的隻有30來套而已;出品率最高的Chanel,也不過50%左右;Dior有80%的天橋時裝根本不會在專賣店出現;YSL的銷售與公關部門所經手的產品款式,是不同的。媒體看罷了天橋的喧嘩趨勢,也需要看看真正會麵市的實物,並從買手眼光,拆開看,每一件是否有重組的可能性,對未來時裝大片的選擇,編輯推薦也有幫助。《華盛頓郵報》的Robin Givhan認同,並且加注:“Showroom才是魅力所在。”

  媒體權威如Suzy Menkes,不論是鼓勵還是批評,都比較客觀:“媒體通常特別注重設計師是否有原創精神,是否有新意,我特別欣賞設計師本身,是否能提煉自己最擅長的精華,又能不斷求新求變。”但,她對刻意的嘩眾取寵,從來沒有好感,當年罵John Galliano的瘋狂Dior秀,罵得最狠最凶的,是她,對Galliano精湛曼妙的Dior斜裁晚裝,慷慨讚美的,也是她。“因為真正優秀的設計師,必需有讓買家心動,並且付諸於行動的能力,設計出真正可穿的衣服。Showroom比時裝展,更能看清真相。”她如是說。07秋冬,她對Olivier Theyskens的Nina Ricci新作,讚美有加:“他結合自己的過去經驗長處,並完美融入Nina Ricci品牌文化,賦予(自己及Nina Ricci)全新魅力。”

  買手們也同意,時裝展表達了設計師的靈感與所代表的時裝氣氛,但真正能掀起潮流的服飾,是麵對顧客時,掛在衣架上,擺在櫃子裏,沒有舞台背景,沒有音樂伴奏,沒有設計師明星光環,仍叫人傾囊購買的,才是真正的“潮流”佳作。在新貨還沒到店之前,Showroom無疑是最接近現實的場所。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Louis Vuitton設計師Marc Jacobs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Kenzo的發布會,向來是媒體矚目的焦點 

市場反應,Lifestyle領導潮流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John Galliano與影星Kate Hudson在Dior秀後

  但,是什麽讓時裝迷心動又行動?

  媒體對時裝展即時點評,或許是最公開也最新的曝光,但通常存在許多個人意見。買手的選擇,會影響媒體當季的後續報道,因為新貨上市時,報刊齊齊推出的“Must Buy必買”、”Must Have必備”,需要與時裝店陳列的款式吻合,在換季時刻,像"霎眼嬌"般地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縱觀目前比較出色的品牌,都在藝術成分中,或多或少地注重商業化的”實穿性”。Lanvin的總設計Alber Elbaz認為,”媒體嘉獎固然重要,銷售佳績,才能使品牌延續。服飾穿在身上,比掛在衣架上,更具意義。”連Martin Margiela、Comme des Garcons等一貫的破格前衛,也相應調整步伐。

  市場反應比媒體點評,更勝一籌,也代表了顧客品位的日趨成熟。

近年的經典例子是,Stefano Pilati於2005春夏接手Yves Saint Laurent,一改Tom Ford時的銀幕女神華麗性感,而推出那些有點嗦的荷葉邊和鬱金香型的花苞裙。一開始被媒體批評為”老氣”,但買手們,並沒有放棄。而YSL這個千元美金的貴價品牌,這些不太華麗的中規中矩的款式,卻十分符合精品百貨的”貴客”們胃口,在職場受到高職高薪女性的擁護,截短變奏後,又可愛飛揚,兼容度非常大。YSL幾乎隻用了兩季,就扳回了過去的蕭條局麵。事後,花苞裙,還成為過去兩年來的潮流之選。連素有“時尚聖經”的刊物(在此就不點名了),也坦誠自己“看走眼”,平麵報導已沒法挽救,但立刻在網頁上更新。

  如今,資訊更加發達,流行文化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媒體與買手對顧客的指引。時裝遊戲,也超越了零售業者與時裝編輯的掌控範圍。

出色的媒體評論,通常能從金融、政治、文化、民生等多個角度方麵剖析,並融匯貫通,言之有物,雖然有時候他們的理解能力,超過了設計師的想象範圍,而產生“誤差”,但他們包羅萬象的思維方式,往往會帶給時裝迷不同的啟發。這,有丁點類似那些”預測公司”最初級最籠統的綜合報告,也是紐約時報時裝編輯Cathy Horyn,得罪了不少品牌,仍然被業界視為權威的原因。 
 

時裝屋,則越來越依賴PR通過流行文化的“軟性滲透”,影響著大眾的購物習慣。比如,讚助能招引狗仔隊的名人(Kate Moss、Paris Hilton、Scarlett Johansson、Nicole Ricci),籠絡有“點金術”般的明星造型師(Patricia Field、Rachel Zoe)。這,就是美國公關界紅人Al Ries與Laura Ries父女的著作The Fall of Advertising and the Rise of PR(廣告沒落,公關蓬勃),所闡述的未來市場策略趨勢。
  因為,歸根結底,是流行文化,影響了時裝迷欣賞品味,而時裝迷的購買選擇,造就了潮流。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08春夏Marc Jacobs發布會 

{
if(this.width>750) this.width=750
}" /> 
發布會看台最前沿,除了最有實力的媒體人士,就是明星名流。出現在今季Dior高級時裝發布會前排的中國影星章子怡(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