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我看“中國製造”

(2020-09-07 19:24:05) 下一個

         我看“中國製造”          劉振墉

 

 有一次女兒陪我逛美國的一元錢商店,看到很多“中國製造”的商品,女兒指著老鼠夾說:“這樣不值錢的東西也出口,真沒意思!”我說:“這你就不理解了!一家小小工場,幾十平方米的工棚,一年隻要能出口幾萬隻老鼠夾,就能容納十幾個人就業,背後就是十幾戶人家幾十口人的生活依靠。”我少年時家境窘困,備嚐艱辛,特別能體會到貧窮的滋味,所以我旅居國外時,總是盡可能買中國製造的商品。
     在美國的大小超市購物,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因為用不著擔心假冒偽劣,采購商和經銷商們對質量把關都很嚴,而且還可以無理由退貨。如果要買的物品正好有中國製造的,那就意味著物美價廉。不但玩具、鞋襪、衣帽和小日用品是這樣,其他大件用品如菲利浦彩電、愛華音響、海爾冰箱、靠背轉椅等,無論貼的是洋品牌或土品牌,我買回來用過後都很滿意。一句話,“中國製造”就意味著有最高的性能價格比。還發現一條規律:任何種類的商品,一旦有“中國製造”進入,價格就普遍要下降一大截。我對自動麵包機印象最深。記得1996年的時候,基本上隻見得到日本貨,最便宜的也要一百二十多美元。過了四五年,變成中國製造為主,八十多美元就能買到了。
    可惜的是,在美國超市裏很難見到中國的農產品,幾年裏隻買過一次大蒜頭,更不用說中國的食品和調味品了。飲食習慣又是那麽頑固不化,隻好每周開車去中國城的食品超市采購。但一進入華人超市,就要處處小心謹慎,把在國內積累的識別假冒偽劣的本領全使出來。就是這樣,我還是連連上當。一桶廣東產的麻油,回來後又聞又嚐,卻總找不到麻油的感覺,隻好重新買韓國產的,價錢雖然貴幾倍,但是貨真;買過一袋銀耳,在鍋裏燜一夜也燒不爛;一袋“湖北特產”黑木耳,拆開一看是又碎又髒的下腳料;冷凍毛豆莢,好多是癟子;重慶火鍋底料,硬得像石頭……我對中國城的華商印象的確不大好,但又離不開他們,真的是又愛又恨。
      海外的某些華商與國內某些供貨商串通起來,以次充好來牟取暴利,這是出於商人的逐利本性,而我國的質量監管部門管理不嚴,也是重要原因。為“中國製造”塑造信譽,不給中國人丟臉,主要責任應該由中國人和中國政府部門來承擔。我們為自己的“中國製造”負責,應該搞得更好。

 

[日期:2007.02.08 新民晚報 版次:B-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