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曲悲歌 哀我中華

(2007-01-26 07:26:54) 下一個

·劉振墉·

也許是命中注定該倒黴,我兒時剛開始懂事就做了亡國奴。

我出生在江蘇省靖江與如皋兩縣交界的一個集鎮上,南距長江堤岸約四公裏。抗戰爆發不久,就成了淪陷區,日偽軍將這裏作為它的前哨據點,炮樓上成天飄揚著膏藥旗,人們在饑餓和恐怖中挨日子。

幾年後新四軍來了,攻占了本地據點,日寇又再占領。據點安了三次,新四軍打了三次,最終成了解放區,其實應該算作遊擊區或稱為“拉鋸地區”,遊擊隊偶爾夜裏來,日偽軍有時白天下鄉掃蕩從本地路過。當時的抗日活動很活躍,我們小學生也常常被教師領著,參加各種遊行、集會,舉著紅旗,高呼“毛主席萬歲”的口號。

日寇投降後不久,國共兩黨就怒目相視,劍拔弩張。大概在一九四六年的春天,音樂課老師教唱一首歌,標題叫做“國統區拾零”。由於這首歌的詞和曲調特別悲涼、淒切,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歌詞還大致記得:

這裏尋常百姓家, 
像一張殘破的圖畫;    
莊稼人逃往何處去?
破屋中滿載空虛!
    

夕陽下路上空無行人,
隻見爭喧的群鴉歸林。
    
白晝無人煙,
午夜無燈火,
桐葉敲著永夜的悲歌。

一九四六年初秋的一天,“交警總隊”突然占領了本鎮。一式的卡賓槍,筆挺的卡其軍裝,真是威風八麵,雖然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但那幾天裏,嗶嗶叭叭的槍聲,比過年的鞭炮還要熱鬧,可見軍紀之差。從此,家鄉又成了國統區,而且是剿共的前哨據點。從此我們又在原來老師的帶領下,舉著青天白日旗,高呼“蔣委員長萬歲”的口號,去參加各種活動。這就是我的五彩繽紛的童年。

一九四八年早春,我正在江蘇省立如皋師範上學。當時城裏住滿了軍隊,城外不時傳來炮聲,內戰打得最為激烈。一天在縣政府前,看到照壁的整個牆麵上貼滿了一組漫畫,共有七、八幅,總標題為“解放區拾零”。在每幅畫旁配有一句文字,綜合起來,與前述的“國統區拾零”的歌詞一字不差。用圖畫代替了樂譜,更加形象、直觀。繪製者署名“青年服務社”,我知道是當地三青團的外圍組織。

聽說這是一首流行於大後方的歌曲,歌名本來叫做“淪陷區拾零”,詞、曲的原作者不知何人,但肯定是堅持抗日的愛國人士,本意是揭露日寇占領區的。國共兩黨的宣傳家們,為了詆毀政治對手,都來篡改這首歌名加以利用。原作者於此,大概也隻好仰天長歎了!

前後約十多年時間,家鄉經曆過國統區—淪陷區—解放區—國統區—再解放區的不同階段。修據點,打據點;拆民房砌炮樓,再燒炮樓,如是反複不少於六次,以及無數次的偷襲和暗殺。每一次的反複,都要死一些人,毀壞若幹民房。苟活著的人們,隻能終日忍饑挨凍、膽戰心驚,像在夾縫裏、在兩層磨盤間過日子,得罪了那一方勢力都可能丟腦袋。其實,無論稱作什麽區的拾零,這首歌都是我們各個時期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也是家鄉這些沒有話語權的百姓發出的呻吟和哭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們有著切膚之痛。

我的家鄉隻是中華大地上的一個樣本,一個代表。家鄉人的不幸,其實是民族的不幸,家鄉人的悲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回顧近代曆史,在華夏大地上,有那個角落,不是曆經內憂外患、天災人禍、饑餓殺戮?我真弄不明白,中國老百姓是那麽膽小怕事、溫順懦弱,是那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而種種不幸和打擊卻偏偏要落到他們頭上,真是天理不公。

我已年逾七旬,來日無多,本應無憂無慮,安享天年。可是我的內心,卻經常惴惴不安,深懷恐懼。我擔心饑餓、動亂或戰爭,不知那一天會再次突然降臨到我和我的子孫們的頭上。所以我常祈求悠悠蒼天、各路神仙,賜予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以太平,讓它的百姓們過上溫飽的日子吧!

有人說我是杞人憂天,也有人認為,這是童年經受的苦難所造成的精神創傷,適用於弗洛伊德學說來進行分析。也許真的是這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月上柳梢頭 回複 悄悄話 並不是您“杞人憂天”。 邱吉爾說“一切的曆史都是當代史”。還有什麽比經過憂患的老人的文字更可貴呢?

祝晚年安好。
月上柳梢頭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喜歡讀你的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