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數字能說明的事實也許更多、更好。
(2007-05-08 15:03:11)
下一個
【原創】數字能說明的事實也許更多、更好。[活動]
58年基本沒自然災害,59年初怎會餓死人呢?糧食出口是增加了,農民每人攤到5斤2兩,多---少---?!5---斤---2---兩---!!!怎麽會跟餓死人有關呢?……
54年總產量3390億斤,征購1018億斤(包括出口34億斤),……征購不算低呀,餓死人了沒有?
……
57年總產量3898億斤,征購 921億斤(出口40億斤),……征購適中?
58年總產量4000億斤,征購1035億斤(出口54億斤),增產部分全征購了,征購量高了麽?…就會餓死人?
59年總產量3400億斤,征購1282億斤(出口83億斤),征購高的在這兒呢,因大量農民進城務工,要供給的糧多了而致。
60年總產量2870億斤,征購 930億斤(出口53億斤),征購下降到57年水平,可日子才開始真正難過。
61年總產量2950億斤,征購 730億斤(進口89億斤),征購進一步下降,日子卻依然難過。
數據資料摘自《中國統計年鑒》
審視了糧食總產量,還須看征購數量,再看餓死人了沒有,才有意義,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才會得出真正符合實際的結論:糧食產量下降,才是“罪魁禍首”。喋喋不休說“寅吃卯糧”、糧食出口、糧食調給鄰省……,撿了芝麻丟西瓜,這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細小因素,但,的確可以是很好的責怪、發泄對象,所以,俺不一概反對絮叨這些事情,氣總是要出的嘛,而作結論應該毫不含糊:忽略不計。
請睜大眼睛看吧,“歉收”平均攤到每個農民:0!(58年增產2.6%)、109斤!(59年歉收600億斤)、213斤!(60年歉收1130億斤)、198斤!(61年歉收1050億斤)、……這才是真格的唷,聲稱隻知自家小曆史的,更應該體會這一點。59年~61年三年間糧食歉收的數量加起來,幾乎相當於60年那一年的糧食總產量,震撼!
糧食歉收自58年還是59年,請揉揉眼睛,看清楚了。氣象水文記錄也揭示了:恰恰59年~61年全國70%、72.5%、76.7%以上的耕地遭到了嚴重自然災害。等重新回到58年的糧食總產量水平(過4千億斤)時,已是66年,可那一年需要養活的人口數量,卻已經比58年高出一億多!那那那那,恐怕要餓死更多人了耶,嘻嘻……。俺倒聽說過:“65年、66年那會子,各地東西都很便宜,農副產品相當豐富,……過日子算是不錯”。解放後第一個歉收發生在59年,61年後再次歉收,已是90年代、十多億人口的時候了。
所以啦,58年、59年,誰誰誰、某某某,講了什麽什麽,統統可以是假話、空話、廢話、話中有話……。說破大天去,也掩蓋不住這個事實:即便是經濟(搞經濟建設) 的政策錯了(毛澤東、GCD負有曆史責任,即使是摸索中),並不會直接地導致糧食產量劇烈下降。發生糧食產量大麵積、大範圍下降、尤其是連續地歉收,在中國這樣一個以農民為主、農民以“勤勞忍耐”著稱、又有960萬平方公裏土地的國家,唯有天災、戰爭能做到,GCD政府、毛澤東即使“想”這樣做,都做不到呢,其難度不會比“畝產萬斤”小。
BTW,餓死人問題,建議思考一下:今年夏收(主要口糧來源,占全年70%左右)時,明年形式嚴峻已知道了吧?又不是剛下鄉第一年的知青楞頭青小夥子、大閨女,應當知道。還指望著秋糧(占30%)?在口糧不足的時候(甚至8個月不到),是看菜吃飯、細水長流,還是照常吃(指望秋糧的結果,其實也就是再過個把月,秋糧的大勢可以“已定”了)?各地民風、民俗不同。俺的家鄉、俺的長輩們是“先苦後甜、窮家富路”式思維的,所以遭了災、挨了餓卻不曾有死人發生。所以,除了因“外推法算出非線性死亡人口”的方法在數學上站不住,而不信“外推出餓死了”那麽多,還在於俺認為中國農民大多數是采用細水長流的,不是那麽容易發生餓死人的。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