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u622

討論時事中的數字和邏輯問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科技超過日本(25) 基礎科學

(2014-09-28 13:50:40) 下一個

  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領先日本


比較基礎科學研究最好的指標是發表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2014年9月26日公布的中國科技論文的統計結果,中國2004年至2014年9月共發表國際論文136.98萬篇,排在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在2004—2014年10年段,我國各學科論文的被引用次數處於世界前1%的高被引論文為12279篇,占世界份額的10.4%,排在美、英、德之後,居世界第4位,位次保持不變。[1] 由此可見,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領先日本。


順便舉一個個例:高能物理。發現新粒子無疑是高能物理中極重要的成果,中國科學家近幾年接連發現新粒子。

  2005年初,由一百多位以中國科學家為主的研究人員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進行的北京譜儀實驗中,觀測到了一個新粒子,暫時命名為X1835,這有可能是人類尋找了幾十年的新型強子,同時有可能突破現有的普通誇克模型,意義十分重大。[2]


2013年,我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II)上的北京譜儀(BESIII)實驗和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的Belle實驗發現帶電奇特強子態ZC(3900),研究奇特態粒子成為粒子物理學研究領域中當前最熱門的課題之一。中國和日本發表的論文的第一署名都是中科院高能所2013屆博士劉智青。[3]


美國物理學會在其刊物《物理學》(Physics)網站上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13年度最重要物理學進展。排在第一的就是:在2013年夏季,中國的BESIII實驗和日本的Belle實驗分別報告稱他們在高能正負電子對撞實驗中檢測到了由4個誇克組成的神秘粒子。[4]


2014年4月2日,《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正式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粒子物理實驗團隊主導的一個實驗發現結果。該項研究成果的核心成員為鄭陽恒教授與呂曉睿副教授,他們通過分析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的BESIII實驗數據,觀測到了一個新的粒子(共振結構)Zc(4025)。由於其衰變產生一個中性粲介子激發態(內含一個粲誇克和一個反上誇克)和一個帶電反粲介子激發態(內含一個反粲誇克和一個下誇克),因此其組分中至少含有四個誇克。這與去年在BESIII實驗上發現的Zc(3900)具有非常相似的性質,因此Zc(4025)極有可能是Zc(3900)質量較高的激發態。[5]


高能所2013屆博士劉智青以發現Zc(3900)為主要內容的博士學位論文獲得獲第八屆“晨光杯”青年優秀論文獎一等獎;南開大學和高能所聯合培養的2013屆博士郭玉萍以發現Zc(4020)為主要內容的博士學位論文獲得二等獎。 [6]


中國的年輕一代科學家開始在尖端領域顯露頭角。


[1]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公布 影響力位居世界第四》 2014年09月27日 中國科技網
[2]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粒子》 2006-01-07 北京晨報
[3] 《科學家發現全新粒子結構:或4個誇克組成》 2013-06-19 新浪科技
[4] 《2013年十一大物理學進展:凍結光線一分鍾》 2014年01月14日 新浪科技
[5] 《北京譜儀實驗發現新的Zc結構 》 2013-10-21 高能物理所
[6] 《劉智青、郭玉萍論文獲第八屆“晨光杯”青年優秀論文獎》 2014-04-25 中科院高能所
 
上一章:中國科技超過日本(24) 醫療設備
下一章:中國科技超過日本(26) 反衛星
 回目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