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家媽媽

寫兒童故事幾年,終於鼓起勇氣給大家看,請您多提寶貴意見。
個人資料
正文

與熊磊、阿甲等文化名人談現代藝術(2)

(2009-06-08 10:23:05) 下一個

 

熊磊的留言:

我以前也特別排斥這類藝術,小時候學的都是如何欣賞美。長大之後接觸當代藝術,發現很多是不美的,心裏難以接受。但後來了解多了,竟然也慢慢喜歡了。


我覺得對於孩子,不要幫他拿主意。帶他去看看當代的展覽,看他自己的反應。我們不喜歡,是因為我們接受了傳統的美術教育。他們是全新的,或許看了就會喜歡圖畫書和當代美術都有一個作用,讓我們的審美變得開放。


這對孩子將來的審美是有好處的。在北京,我們都帶孩子去
798,去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這種龐然大物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促使他思考。當代藝術之所以取代傳統藝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是讓我們被動地來接受美,而是主動地思考什麽是生活。


嗬嗬,說這麽多,主要我太愛那個大蜘蛛了
 :)

兩年前看到它的照片,我就一直迷戀它,今天又在你這裏看到,就算是老朋友了。

當代藝術的好處,我來說說,我不必了解這個作品的背景,也能說出我的看法。即便我的看法跟藝術家本意完全不同,也沒有關係。因為這件作品,對於我就是這樣的,每件作品隻有觀者有反應,才算最後完成。


我想藝術家是在描述當代的網絡社會吧。蜘蛛的八爪,把網絡具像化。然而高科技溝通的發明,真的幫助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嗎?


在農村,每個人都是熟人,都可以互相幫助。
在城市裏我們居住的小區,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陌生人。我們以為在控製科技。可是,實際的真相難道不是科技在控製我們嗎?

 

我的回複:

受教了!謝謝!

看了您的一席話,我覺得自己好象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同時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我似乎已經到那個年齡段,要固守點什麽、捍衛點什麽。我覺得你們這樣的藝術家在藝術上已經登堂入殿了,在藝術上可以揮灑自如,進入一個自我、自由的高境界,那可能就是藝術了,嘿嘿。而象俺這樣的在藝術殿堂之外的人,對藝術家是充滿敬意的,對藝術是虔誠的,認為它是美的、雅的。當現代藝術家把他們的抽象作品擺在俺的麵前,俺看不懂、欣賞不了,就有點懞懞的,心裏還有點慌慌的。所以,(做懇求狀),大藝術家們,你們在玩藝術的時候,也別玩得太投入、過火 了,照顧點你們身後俺們這樣的追隨者的理解力和情緒嗎,哈哈。

對於那個蜘蛛雕塑,您欣賞、甚至迷戀它。您說您對它的理解看法可能和作者本身的看法完全不同,也沒有關係。我覺得這很有意思,現代雕塑給觀眾留有極大的想象空間。但我也想,這是不是現代雕塑這一藝術形式在表達、傳達作者看法、觀點的功能上弱些,比同為現代藝術的詩歌、音樂還弱呢?

我同意您的觀點,帶孩子多看,看當代藝術,不要幫他們拿主意,培養他們開放的審美。但隱隱的我也有一點點顧慮,當代藝術有點象快餐,怕小孩子吃多了不好消化,造成些許的審美混亂。

再次感謝您來我的BLOG,給我留言!


我的後話:

看了熊磊的留言,我的第一印象他是背著思想包袱的藝術家,有點憂國憂民憂教育。我斷定,他是大好人一個,是可以“欺負”滴,是沒有危險滴。


我仔細地想了想,我小時候接受的美術、美學教育幾乎是零。不過沒事,不影響吃飯、長個和童年快樂。“審美”這一名詞,我是上了大學以後才聽說、知道的。感慨一下,這個詞造的真高級、真有水平。知道了“審美”也不管用,因為那時流行的“紅裙子”、“蝙蚨衫”、“腳蹬褲”,俺都美滋滋地穿過。不過現在想來,那都是一個個親切的、可愛的回憶。


審美、審美觀是依時代、環境而動態變化,伴隨人的一生的成長而成長的。


我又仔細地想了想,我的兩個在西方國家長大的孩子,在學校裏也沒接受過什麽美學的教育。他們都不知道“審美”這個詞。他們不懂審美,可懂得臭美,不漂亮的不穿,嘿嘿。


我看到藍袋鼠動態上介紹這個討論時寫有:一個
5-9歲的孩子,正是形成審美觀的重要時刻。那麽家長自身的審美觀,或保守或開放,會對孩子造成什麽樣的影響?我覺得這有點過於嚴肅、緊張了。“5-9歲和重要時刻”,不知怎的,我就聯想到那個“起跑線”的理論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覺得審美、審美觀是個大詞,不適合常常掛在嘴邊,有身份的人偶爾蹦出一句、兩句還行。審美是很自然的事物,過分強調會別別扭扭的,竭力追求會反而不得。我就崇尚美在自然,美在真誠。


糟糕了,我在上一篇裏把自己定義為守舊派,定義早了。我應該是屬於自然派,響亮又環保,一人占一山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