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吃過午飯,收拾完畢,趕緊將已錄製好的《春節晚會》插入錄像機。沒時間坐下來看,招待客人喝茶聊天,手裏準備年夜飯,兼顧著管孩子,眼觀六路,一心多用,但也把《春節晚會》基本上看了下來。好幾年都沒看春晚了,好不容易囫圇地看了一次,就想寫寫觀後感。
今年的《春節晚會》秉承它的一貫方針及傳統,渲染熱烈、喜慶的氣氛,給人總的感覺是場麵宏大,人員眾多,熱鬧,眼花繚亂。從節目的內容和質量上看,略現雜亂,沒有什麽大的創新,又是平庸的一台晚會。
整台晚會沒有推出一首好聽的歌。兩大腕宋祖英和彭麗媛唱的都是典型的晚會歌曲,高亢有力或抒情,但是不知道唱的、抒情的是什麽,我依稀聽到什麽地球、家園,大海、故鄉之類的歌詞。容祖兒、蔡依林、阿牛、陶喆等港台歌手悉數到場,但都未有耐聽的好歌奉獻。晚會最後,有一個曆屆春晚上最受歡迎歌曲的聯唱的,包括《我多想》、《今兒真高興》、《愛的奉獻》、《蝴蝶》等等,好聽親切。對本屆晚會的歌曲構成諷刺。
晚會歌曲部分的一個小亮點是馬玉濤、 才旦卓瑪、李光曦、胡鬆華幾位老藝術家的老歌演唱。特別是李光曦、胡鬆華都六十多、七十多歲了,聲音依然保持得那麽好,演唱時,眼神、麵部表情十分豐富,是大藝術家的風範。
本屆《春節晚會》有三個舞蹈都不錯。一個由東北師範大學學生創作的反映農民進城的群舞《進城》,該舞動感很強,將城市的快節奏和農民初進城的失措驚慌表現的很好。
另一個舞蹈也是由非專業的淳樸藏族牧民表演的舞蹈《紮木年》。他們邊彈著藏族樂器紮木年,邊唱著動人的歌、邊跳著熱烈的舞,很有民族特色。它是本屆晚會的一大的亮點。
這兩個舞蹈也給我啟示,真正來源於生活的創作才是好的有底蘊的作品。
還有一個舞蹈是由專業舞蹈演員出演的舞蹈《小城雨巷》。它將人們關於江南的想象、關於江南女子的想象都放在舞蹈裏,非常唯美。值得稱讚的是舞蹈背景,超大屏幕裏的是中國水墨畫,畫麵是3D製作,精美高雅。要說晚會的創新,大屏幕和3D製作應算一個。
本屆晚會的一個武術節目《行雲流水》也不錯。
晚會的另一大亮點是《俏花旦》抖空竹。其實這不是一個新節目,兩年前中國雜技團到加拿大演出時,我就看過這個節目。它曾在國際雜技比賽上獲得過大獎。它將一些中國戲曲元素(音樂、頭飾、臉譜等)放入傳統雜技中。年輕漂亮的女孩技藝高超,將空竹玩的出神入化。晚會中此節目的編排、音樂和服裝和我兩年前現場觀看的一樣,我感到這個節目已經被包裝的十分精致完美。
本屆晚會的最大的亮點,也是最感人的節目就是農民工子弟朗誦的《心裏話》。這個節目樸實無華, 表現農民工孩子渴望在城裏不受歧視的願望。這個節目讓我淚流滿麵。
要問我是誰,
過去我總不願回答,
因為我怕,
我怕城裏的孩子笑話。
我們的校園很小,
放不下一個鞍馬;
我們的校舍簡陋,
還經常搬家;
我們的教室很暗,
燈光隻有幾瓦;
我們的座椅很舊,
坐上去吱吱啞啞;
但是 我們作業工整,
我們的成績不差,
要問我此刻最想說什麽,
我愛我的媽媽,我愛我的爸爸,
因為是媽媽把城市的馬路越掃越寬,
因為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紀的高樓大廈。
北京的2008,
也是我們的2008,
老師把她譜成了歌,
同學把她畫成了畫,
作文課上我們寫下了這樣的話,
別人與我比父母,我和別人比明天!
打工子弟和城裏的小朋友一樣,
都是中國的娃,都是祖國的花。
親愛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全國的小朋友們,
我向你拜年啦。
這屆晚會可謂是相聲小品明星薈萃,南北大腕都到齊了,節目有8,9個之多。但是真正好、有意思的我認為隻有一個,是蔡明和郭達演的小品《送禮》。它講的是,主任出門買過年的禮物。郭為孩子的一個升學指標,去主任家送禮。他剛落座後,蔡也來主任家送禮,為的也是孩子升學的事。她把郭當成了主任,一個勁兒地巴結奉稱,還貶低郭的兒子。郭有些惱火,慌亂中假裝作為主任,對蔡進行教育。這時真主任提著禮物回來,被郭蔡兩人當作是送禮者,兩人又聯手對主任進行打擊。這個小品演的好,編的更好,讓人覺得把該抖出來的笑包袱都抖出來了。
相比之下,宋丹丹、趙本山、牛群的小品《策劃》就俗氣遜色多了。趙宋二人的老頭老太太演的是好,但是小品內容是關於公雞生蛋的事情,太呼悠,我不喜歡。
整台晚會的舞美不錯,比較大氣,特別是大屏幕的運用,讓人眼前一亮。燈光的色彩鮮豔,而且移動、轉動較多,比以往的晚會好,為烘托熱烈氣氛起到了好的作用。
從服裝上,主持人們換的幾套服裝都不錯,舞蹈演員的服裝也都很漂亮。但是一些歌唱的演員的服裝過於隆重,和他們歌唱的歌曲不符。象彭麗媛唱的歌名叫《報答》,她穿的大紅色、大高立領、拖地長裙,象皇後似的。還有幾個節目是幾個人的合唱,演員之間的服裝看起來不協調,不夠配合,這個實際上都是老問題了。
主持人有三對。在零點倒計時前十幾秒,出現兩次主持人搶話,冷場了兩三秒,應算一次較大的失誤。三個女主持人,周濤、董卿、劉芳菲都很漂亮,都很不錯。其中我最喜歡董卿,她最大氣。劉芳菲洋氣,但主持上略顯一點點吃力。三位男主持人是朱軍、李詠和張澤群。前兩位有點土和俗,但老練。我最喜歡張澤群,他多年前主持大學生節目時我就很看好他。現在他人近中年,青春的氣息還未散盡,儒雅底蘊已散發出來了。但他和劉芳菲一樣,不知是什麽地方,也許是上揚的聲音讓人覺得他們有一點點吃力或是緊張。
當春節晚會的保留曲目《難忘今宵》奏響的時候,晚會落下帷幕,我們的一桌菜也準備好了。有熱菜,有涼菜;有魚、肉、青菜;有辣的也有不辣的。春節晚會不正是電視台給我們做的一桌視聽年夜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