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前小記, 兼簡要家書
此貼播亦為【網播父母聽賞音樂係列】, 送給我故鄉的老爸老媽們過大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在此遙寄曉兒的新春特別的問候, 祈禱和祝福. 很高興趕在春節聯歡晚會結束之前, 給父母通話拜年祝福, 說不盡的家鄉事兒, 親切而溫暖, 恨不得即刻飛來你們身邊, 和你們一起, 再陪你們過一段想往過的日子, 為你們做點事兒, 陪父親去打打網球, 陪母親去打太極, 並一起去買菜和一起吃著大餅油條早點. 一起混在一起看一場老年專場電影, 一起去七寶古鎮小吃, 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 天天是真正的節日, 金窩銀窩不如俺家的草窩, 有你們在的地方, 就是我最溫暖的家, 非常懷念小時候住和成長的吉慶裏15號石庫門屋…, 和那條每天擺渡去上學的黃浦江, 在新春之際再次感謝父母們的養育之恩, 厚愛之情. 在這裏隨著喜慶的音樂送去我們兒輩們(包括升弟)的節日思念和問候, 一份恒久的祝福永遠將伴隨著你們, 敬祝安康, 快樂和新年更好! ---曉, 2007-2-17(美國大年夜)
本貼音樂概述
◎收藏類屬:最佳中國民族器樂精品音樂係列 ◎音樂推薦類屬: 中國最佳喜慶音樂錦集 ◎資源類型:192 kb mp3 ◎本帖文字和音樂編輯:XIAO
著名中國樂曲: 春節序曲簡介--肖蕭
春節序曲是春節點播率無疑是最高的曲目,版本甚多,本人收藏就有十個版本。特選非常典型的版本和大家一起分享。現簡介如下:春節序曲溫暖而喜慶,富有大氣感!春節序曲來自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由李煥之作曲:
【創作背景】自1943年新秧歌運動後,春節就成了延安文藝工作者和民眾相互見麵,共同歌舞的節日。組曲就是作者李煥之在延安過春節時的生活體驗和感受的產物,作於1955--1956年之間。樂曲展現了一幅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的場麵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
【賞析】該序曲是熱烈的大秧歌的概括描寫,有鬧秧歌的鑼鼓聲和歌聲、秧歌隊員的舞姿和靈巧的穿花場麵,以及一唱百和鏡頭。該曲是複三部曲式快扳,主部由兩首陝北民間瑣呐曲組成。中間部非常抒情好聽。這是一個副部主題,中扳:是非常親切的悠揚的陝北領唱秧歌。交響管弦樂曲的主調是由雙簧管奏出,後由大提琴重複,最後由小號獨奏把音樂推到主部的再現而結束。
本人較為偏愛交響管弦樂版本的,因為溫暖、喜慶、和諧、大氣。八個字……,民樂比較喜歡彭修文的配器版本。非常喜歡由彭修文指揮的的任何民樂合奏曲。
中國最佳喜慶音樂錦集 -普天同慶. 等十六首聯播
01. 器樂大合奏: 普天同慶
02, 著名管弦樂曲: 春節序曲
03, 民族器樂大合奏: 花好月圓
04 . 民族器樂大合奏: 喜洋洋
05 . 器樂大合奏: 晚會
06, 廣東吉祥喜慶曲: 步步高舞曲
07 . 民族器樂大合奏: 新春樂
08, 著名民族器樂曲: 彩雲追月(舞曲)
09, 民族管弦樂精品: 二泉印月
10 . 民族器樂大合奏: 金蛇狂舞
11 . 民族器樂大合奏: 龍飛鳳舞
12 . 民族器樂大合奏: 孔雀開屏
13 . 民族器樂大合奏: 到春來
14, 民族管弦樂精品: 春江花月夜
15 . 民族器樂大合奏: 出水蓮
16 . 民族器樂大合奏: 百家春
中國農曆春節及習俗簡介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曆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有的人幹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麵。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裏,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幹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團圓夜】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裏萬裏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麵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觀賞電視春節聯歡晚會】這是自1984年以來形成的最新最重要的春節過年習俗, 一家子團聚在年夜飯桌前, 其樂融融地在一起觀賞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 然後一起守歲.
(XIAO根據網絡資料編寫)
感受每一天, 創造每一天, 精彩每一天, 快樂每一天, 幸福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