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同行

天與地同奏,心與心共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世界文學有聲博覽】(茨威格小說)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2007-01-27 14:40:10) 下一個







【茨威格小說】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簡介


發生在一個女人一生中某一天的往事,卻在茨威格的小說裏讓人震撼,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的衝動和理智的搏鬥。斯台凡·茨威格是奧大利的著名作家,1881年生於維也納一個富有的猶太資產階級家庭。茨威格是一個具有多方麵才通報作家,在詩歌、戲劇、小說、散文方麵都有很深的造詣,而是傳記文學的創作上成就尤著,茨威格開始文學創作的時候,正是印象主義、象征主義、唯美主義風行的年代,他深受其影響;當時在奧地利、在整個歐洲引起廣泛反響的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學說,也給他的文學創作留下了很深的烙痕。



從1911年發表小說集《初次的經曆》起,他先後完成了《馬來亞狂人》(1922)、《恐懼》(1925)、《感情的迷惘》(1927)、《焦急的心》(1938)、《象棋的故事》(1940)等多部小說作品。這些作品以心裏分析和心理描寫見長,形成了茨威格獨特的藝術風格。他以細膩的筆觸、震撼人心的力量刻畫了在激情驅使下的男男女女、老人、兒童的命運。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可以說是一個人物內心世界的色彩濃豔的工筆畫、形象的靈魂發展史。從《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讀者可以對茨威格在描寫心理和表現意識流動方麵的藝術才能略見一斑。它描繪了一個年逾花甲的女人的一段往事,一段隻發生在她漫長一生中短短二十四小時的往事。作品寫她了出於一種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個素昧平生的賭徒,卻由於瞬間的激情和驅使而失身於這個她連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淋漓盡致地表了不自覺的衝動和理智之間的搏鬥。但是也應該指出,唯美主義和弗洛依德主義給茨威格的作品帶來了消極的影響。不可牛摸的衝動、下意識的感覺、瞬間的情欲成了他表現的重心,成為他解釋人物行為、命運的契因,這就削弱了他的作品的社會意義;而過分的心理描寫則使作品顯得雕琢,正如茨威格在給高爾基的一封信中所承認的:“我覺得,我離真正的悲劇特有的樸實還相差很遠,我總是責怪自己心理描寫太多,缺少你們俄國作家具有的那種偉大的率真。”


影片音樂琵琶語(林海) 點擊下載

(茨威格小說)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點擊下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