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渝話題:重慶百年振興之路 ZT

(2007-07-14 11:16:16) 下一個
大渝話題:重慶百年振興之路

作者:70年代初[425755451] 2006-08-02 14:23:30

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club=3&groupid=178:10512&messageid=29085

在以自給自主為標誌的農業文明的時期,以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平原是西南地區中最富饒的地區,被稱為“天府之國”,那時成都各方麵的發展是好於重慶的。重慶真正的興起與發展是在一百多年前工業文明的大潮來到中國之時,工業文明的標誌是資源、產品、技術的大流通,其最大的流通載體是海洋,所以工業文明又稱海洋文明。重慶以其特殊的區位優勢於1891年開埠通商,成為了長江上遊唯一的通商口岸,率先接受了工業文明的洗禮,並在隨後的幾十年裏迅速發展成當時西南地區最大的工業、商業城市。在國難當頭之際重慶挺身而出,成為國民政府的陪都,遠東反法西斯的指揮中心,重慶因此而聲名遠播,解放後重慶仍是西南大區行政首府,中央直轄市,氣勢恢弘的大禮堂和解放碑(抗戰勝利功德紀念碑)記錄了重慶曾有的容光和虎踞龍盤,這時的成都隻是在西南地區中默默的扮演著一個配角的角色。

1954年後因某些政治、農業經濟觀念等原因重慶降格為四川省轄市,西南鐵路局、航空局、軍區等重要單位也隨之西遷成都,同期與重慶地位相當的南京、武漢雖也降格但至少還保住了省會的頭銜,重慶是建國十大城市中唯一既不是直轄市又不是省會的城市。在八十年代以前重慶靠著以前的工業基礎和三線建設還能保持西南最大的工業城市的地位,並於1983年成為了計劃單列城市,而重慶這一與四川若即若離的尷尬角色,也為以後省政府對成都政策傾斜埋下了伏筆。

在中國迎來改革開放之時,重慶一方麵因為國有大型企業包袱嚴重等自身原因;另一方麵因為國家政策對東部傾斜、省內政策對成都傾斜等外部原因發展嚴重滯後,而成都利用省會的優勢集中了全省的人、財、物資源等的優勢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並迅速拉大和重慶的差距。重慶卻成了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但卻城市麵貌最破舊的城市,讓我們來回憶1997年前重慶的方方麵麵吧。

1、重慶的工業規模雖大但卻整體虧損,商業也全麵低蘼,成都人眼裏重慶人隻會幹點“傻大笨粗”的活路,“上點檔次”的商業還得靠成都。重慶的旅遊、餐飲等第三產業也很落後,到重慶來最多是遊三峽時坐船時路過一下而已,餐飲業也隻是重慶人發明,還需要成都人來加工包裝,貼上“made in chengdu”的標簽才能登堂入室。

2、城市交通、商業、居住等基礎設施嚴重落後,舊城改造停滯不前。在成都已完成二環路,城市麵貌煥然一新的時候,重慶兩路口到解放碑的路都是坑坑窪窪,一座李家沱大橋因為缺錢從我高中開始修建到我大學畢業還沒有修好,直到重慶直轄後才修建完畢,前後竟花了近十年時間,我至今仍對大橋通車時很多市民前去觀看這座並不美觀的大橋時的情景記憶猶新。那時的重慶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鄉鎮,穿行在城市中會隨時感受到鄉村泥土的氣息,渝中區消滅最後的農村也是在新的世紀了,如果那時有城市論壇,重慶網友是不敢將重慶的圖片貼上論壇來“丟人現眼”的。

3、城市文化、體育等設施嚴重缺乏。成都1993年就已經舉辦了世界杯外圍賽、全運會四川分賽區等比賽,商業演出、大型會展接連不斷,而重慶人卻為了看一場普通的甲級聯賽或是某個明星演出都要顛簸數百公裏來到成都“洋盤一回”。外地人提到重慶除了“霧都”、“山城”之外其他沒有什麽印象。

4、城市汙染嚴重,重慶那時是一座典型的“灰”城,這既是指重慶的建築市很多灰色調,又指重慶嚴重的工業汙染經常讓天空蒙上了的灰塵,成都卻在重慶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下創建著西部人居最佳城市。

5、重慶人才嚴重流失。那時重慶的大學畢業生沒有幾個願意留在重慶工作,本地學生也將成都作為自己首選發展的地方,重慶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各級幹部也以升遷調往成都做為自己的奮鬥目標。至今在成都仍有許多在政屆、商界、文化體育領域發展很好的重慶籍名流不正是當時高素質人才流失的真實寫照嗎?這是我認為對重慶發展影響最嚴重的問題,一座一流的城市必須有一流的人才,成渝雙城之間的合作、競爭起決定因素決不是三輪車夫VS棒棒軍,流失造成至今重慶仍然大量缺乏管理、商業、科學技術、體育文化等各方麵各層次的人才。

遠古做為巴國故都的曆史記憶因為年代過於久遠早已變得模糊和生疏,陪都的輝煌、直轄的風光也已被雨打風吹去了,這時的重慶隻剩一個工業基地的名號,而且這個名號前還加上了一個“老”字,而此時成都卻利用省會的優勢發展成歌舞升平、風光無限好的中國“第四城”了。麵對無情的現實和巨大的反差重慶彷徨和失落了,記得當時重慶的主流媒體發出了《重慶你算老幾?》的絕望的呐喊,從官方到民間除了對成都的怨憤之外,也更多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重慶的振興之路在那裏?

回憶這段曆史不是為了糾纏於過去的恩怨,而是為了從中找出問題的症結,正如一位台灣政界名流所說“曆史是一麵鏡子,而不是一根繩子”。重慶的近代發展史從開埠、直轄、陪都、西南大區中心到省轄市一路走來,完成了從一個農業城市到現代工業、商業、行政、金融、文化等功能齊備的大城市的嬗變。重慶的興起是近代中國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更迭的必然選擇,上海、天津、重慶都是這一時期崛起的代表城市。重慶的失落不是表麵上所謂的“成都剝削”造成,而是重慶不能擁有與其戰略地位、經濟地位相匹配的行政地位的必然結果,在中國行政指令和市場經濟並行國情下,一個城市的發展一定要有相匹配的行政地位作為支撐。

重慶這座中國二十世紀命運最多桀的城市在1997年迎來了命運的轉機,重慶直轄了,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繼設立特區、海南設省後第三次重大行政調整,寄托了國家對於重慶的期望。重慶在國難之際做了祖國母親眼裏的英雄,能在國家發展之際做一個有出息的兒子嗎?重慶這個規模雖大但各方麵基礎相當薄弱的大城市能帶動一個有21個國家級貧困縣,43%的貧困人口的大農村嗎?重慶在鑼鼓喧天和置疑聲並存中開始了新的振興之路。

彈指一揮間,直轄已經八年了,讓我們再來審視現在的方方麵麵與直轄前做一個對比吧。1、重慶的以汽摩產業、化工製藥為核心的重慶工業扭虧為盈並強勢崛起。以新世紀、重百、朝天門批發市場為代表的重慶商業也全麵複蘇。以火鍋為龍頭的重慶餐飲業也已開遍全國各地並掛上了重慶×××店的招牌。重慶的城市中、山水間現在也能經常見到川A開頭的車輛,成都人破天荒的來重慶旅遊觀光,而不是檢查工作了。2、城市交通、商業、居住等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重慶的網友終於可以用看圖說話的方式將重慶高樓大廈、橋梁隧道、廣場綠地的圖片貼上了新華網來宣傳自己的家鄉。3、城市文化、體育等設施建設全麵啟動,重慶也舉辦了亞洲杯,還有AAPP會議、亞太市長峰會,山民們也終於在自家洋盤了一回。外地人現在也知道了重慶的美女、火鍋、夜景。4、城市環境大幅度改善,重慶的空氣質量很多時候居然超過成都,我們現在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了,以後還要讓“月亮和星星結伴歸來”。5、現在重慶的大學畢業生無論本地還是外地很多都願意首選重慶,另外天南海北的人也來到重慶發展,重慶正在匯聚人氣,成為西部的人才聚集的高地。

現在重慶直轄隻是取得初步成效,到2010年各方麵基礎條件具備以後,一個大都會的雛形將要形成,隨後的十年將是重慶的高速發展期,到2020年重慶將基本建成西部的國際化大都會。重慶發展的參照係不是成都,重慶應該將自己的目光投向千裏之遙的長江頭、未來甚至投向萬裏之外的大西洋西岸。不過目前成渝雙城合作與競爭並存的局麵卻是重慶無法回避的。綜合天時、地利、人和幾個發展要素,重慶沒有成都既沒有水道、區位又過於偏西這樣明顯的“短板”,而且相對於成都以休閑享樂為特點的城市文化,重慶的由碼頭文化、紅岩精神、移民文化所組成的以勤勞、團結、勇敢、不排外為特點的城市文化更具競爭力和活力,所以重慶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成渝雙城德比”在未來十餘年內會繼續下去,希望這種競爭帶給雙方的是共同的進步和雙贏,而不要出現五十步笑百步的局麵,如同“川渝足球德比戰”在兩隊水平下滑後,連自家人都視同雞肋,無人喝彩了。

撫今追昔,心中有很多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盼,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重慶這個共和國最年輕的直轄市將從一個俊朗但又有些莽撞的少年變成英姿勃發的青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