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母移民的個人體會(二)

(2006-12-05 01:55:32) 下一個

澳洲老年化已經日趨嚴重,老年人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澳洲不歡迎老年人給納稅人增加負擔。從西方國家英美法等國家移民來的老年人都是帶著自己的老年金,大約一對老年人要求有每年五萬澳幣的養老金收入,才能以退休簽證進入澳洲的,同時,澳洲和這些國家有醫療互保協議,所以不會給澳洲社會增加負擔。

 

但是從中國大陸來的父母不同。每年一千個不付費名額,聯邦政府已經夠人道,今後不可能再增加不付費父母移民名額,因為選民不同意。付費父母移民的費用隻會漲不會降。我們不能指望工黨再上台。一來,別說下一屆選舉,十年內工黨肯定沒戲;二來,即使工黨上台,也不會違背民意照顧少數人的意願,別聽他們拉選票時誓言旦旦,政客的話怎麽能信。

 

付費父母移民的簽發費每年都張,已經漲了兩次,每次約$2000每人。申請周期也從9個月延長到15個月。申請費每年漲約$40

 

我和我父母都不是富人,我父母工作了四十年積攢下的財產隻是在北京有一所37平米居住麵積的小單元房。我的收入也是全靠工資。七萬澳幣一下拿出來不是小數,但我個人認為價格還是很合理的。

 

我希望給我父母養老,把他們辦過來,是我人生最大的願望之一。我本人不打算再回中國去工作或居住,那裏的快節奏我已經不能適應。把他們安頓好,我的後半生便可安心。我不打算給他們辦不付費類,想想要等十幾年,也許最後還不一定成,等十幾年之後最後落空,那時我也快成老年人了,還要著急給他們養老送終之事,想想就怕。

 

盡管我會負擔他們的移民費用,但是他們還是心疼不已,有四十多萬人民幣在北京花該多自在,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他們都是老年人了,還能去做些什麽需要花大錢才能“自在”的活動呢?是天天胡吃海塞,還是泡按摩院小姐,或者全世界旅遊?所有要消費四十萬塊的活動他們都不能做,也不會去做。買個房,他們也不會去住,那麽多錢不去花的話,也等同一堆廢紙。

 

他們是非常傳統的父母,想和兒女一起生活,一大家人,其樂融融,頤養天年。如果錢能讓這個願望實現,我認為太值得了。而且澳洲的空氣、環境、是不能用金錢買來的。江總胡哥掙得多,也得呼吸著北京的沙塵暴,總不能天天背著氧氣罐戴著防毒麵具吧。我們老百姓沒權沒勢,努一努攢幾年錢就可以給老爸老媽比老江老胡還健康的生活環境,何樂而不為?

 

他們以探親簽證來過幾次了,開始不適應,在中國雖然也是退休生活照顧第三代,但節奏快,一下突然慢下來,再加人跡稀少、語言不通,非常不適應。但來回幾次,就比較適應澳洲的生活,也認識了不少老朋友。知道哪裏人多,哪裏可以聊天,哪裏可以娛樂。

 

我認為,打算給父母移民的朋友,要考慮的因素是,一,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是否緊密,有的父母認老理,兒子在國內,女兒在澳洲,和兒媳打架也一定要在兒子那裏養老送終,不願意和女兒女婿住。二。父母有沒有願望在澳洲常住,喜歡不喜歡澳洲這個環境。有的父母愛熱鬧打麻將跳舞扭秧歌,澳洲也能打也能跳,但規模就小多了,而且肯定不能出這門進那門永遠不會三缺一想什麽時候打就什麽時候打,也不可能下樓就能跳就能扭。這樣靜的環境,感覺時刻要瘋掉的話;或者和兒媳或女婿關係劍拔弩張,我看還是緩緩再說。

 

首要要和父母商討:如果拋卻七萬澳幣的因素,自己是否願意和父母生活,父母是否願意和自己生活。總之錢是最後考慮的。錢,會失而複還,時間和機會卻是稍縱即逝。

 

我的觀點是:我買我父母到澳洲居住,雖然花錢不少,但對其他納稅人公平,我也心安理得。對於如何領取福利的條例,我不太感興趣,所以知之不多,前麵所言不一定全正確。澳洲肯負擔他們的醫療已經謝天謝地了。生活在這樣一個富足安定的社會,自我感覺已很富裕,他們有沒有一周12百塊的福利金對我意義不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