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思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重遊哥本哈根散記

(2013-10-08 15:30:16) 下一個

重回哥本哈根

當飛機在哥本哈根機場跑道上滑行時,我意識到闊別了二十五年後,我又要回到這個美麗的城市了。從機場乘火車來到中央火車站,環顧被一百多年的歲月熏得有點暗淡的大廳和來去匆匆的旅客,一切都是那麽熟悉、親切。當年我住在郊區,凡是進城到什麽地方去,都要經過這個火車站。

哥本哈根印象

我用了三天時間遊覽了哥本哈根和附近的博物館、教堂和宮殿,逛了著名的遊樂場Tivoli,重新感受到了這個城市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也接觸到了一點丹麥人的日常生活。哥本哈根是個古老的城市,1167年已經建起了一座城堡,15世紀成了丹麥王國的首都。城裏有一、二百年曆史的老房子比比皆是。我所住的旅館建於上一世紀初,設計師也是哥本哈根市政廳的設計師。旅館的門廳裏還保留著原先的墨綠色的大理石柱子和天花板上的雕塑。因為是幾棟老房子改建的,房子、樓層之間用走廊和樓梯連接起來,像迷宮一樣。但是旅館裏的設施各種卻很現代化。我住進去那天,房間裏的閉路電視上還打出我的名字歡迎我。

跟上海不一樣,二十多年來哥本哈根整個城市變化不大。那年Lyngby鎮上的購物中心裏有一家專賣奶酪的商店,我是因為奶酪的那種特別的氣味而記住它的。這次去,我仍是靠我的鼻子找到了它。店員告訴我,這就是當年那一家奶酪店,而且老板也沒有換過。街角那家五金店還在,跟二十多年前一樣生意興隆,店堂裏擺得滿坑滿穀,在人行道上也擺了攤子。那年我在哥本哈根火車站裏一家修鞋鋪修過鞋(用膠水補了一下),老板不收錢,還說“It is service.”這次去,那同一個地方還是修鞋鋪,不過掌櫃的是個年輕人。他告訴我,他是從原來那個老板手裏買下這家鋪子的。


哥本哈根郊區一家奶酪店

丹麥人不輕易拆掉舊的東西,而是善於保存和加以利用。但是丹麥人也不是一個守舊的民族。這次我就看到了哥本哈根在城市建設和大型建築方麵的創新。皇家圖書館新蓋的樓叫
Black Diamond,設計很現代化,得到國際圖書館界和建築界的好評。Black Diamond用一座天橋跟皇家圖書館舊樓相連;從新樓走到舊樓,新舊兩種建築風格很好地揉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很舒服。2004年落成的國家歌劇院,整體的線條簡潔流暢,但又不讓人覺得單調。這是因為遠遠挑出的大屋頂和臨水而建的半圓形的玻璃立麵形成了一種對比,使它變得輕盈而有動感。隔著一條水道是大理石教堂和女王居住的Amalienborgs宮,跟歌劇院位於同一根軸線上,配上廣場、噴泉和水邊的綠地,成了一個很美麗而壯觀的建築群,為哥本哈根增添了一個旅遊亮點。


丹麥皇家圖書館新樓內部



丹麥皇家圖書館舊館



丹麥國家歌劇院

Nyhavn
可以譯成新港,是哥本哈根市區一條運河兩岸的一片地區,始建於十七世紀,原來是一片倉庫,後來成了水手航海歸來上岸買醉的地方,現在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區。在那兒找了一家叫Els的餐廳吃午餐,看中的是店堂裏舒適而古樸的布置。我是偶爾碰上這家店的,回家一查,才知道那房子1853年就蓋好了。當時是一家咖啡館,安徒生還是它的常客呢!天很熱,我躲在涼爽的店堂裏,可是別的客人都頂著大太陽在露天用餐。我吃了很典型的丹麥午餐,有粗麥麵包,三文魚醬和醃鯡魚,還喝了丹麥的Carlsburg啤酒。從我第一次在丹麥吃到醃鯡魚我就喜歡上了。它肉質肥嫩而有嚼勁,味道酸酸甜甜的,又有一種特殊的洋蔥和香料的香氣。服務員告訴我,雖然可以在超市裏買到瓶裝的醃鯡魚,在幾乎所有北歐的餐館裏都可以點到這道菜,但稍好一點的餐館都是用自己獨門的配方醃製的,所用的魚、醋和洋蔥等原料也各有講究,別人是學不來的。而他們醃製的鯡魚是這一帶餐館中最好的。小夥子講得很認真,而且流露出一種自豪。


Nyhavn一角

一位
丹麥朋友告訴我,要觀察哥本哈根人的生活,可以到火車站西麵Vesterbrogade大街上逛逛。我去走了一圈,發現這條街上小飯館、酒吧特別多。盡管不是周末,基本上生意都很好。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的飯館很多,多數店家都在露天安放了餐桌,旁邊裝了像路燈柱子那樣的煤氣加熱器;有的大遮陽傘下麵裝有遠紅外加熱器。更有的在椅子背上搭了一條毯子,如果覺得冷,可以披在肩上。這種安排,就是為了讓客人在天比較冷的時候還可以在露天用餐。用餐的客人,看上去都很悠閑,有的隻有一杯酒在手,談話倒談得很熱烈。


哥本哈根街頭

有一天我無意中走到一個旅遊的人不常去的市場,但人來人往的也很熱鬧。廣場中擺了一個花攤,各式鮮花、水果惹人喜愛。我跟攤主打招呼,要照這個相。他很大度地告訴我:
我知道,大家都喜歡我的花。如果我向每個照相的人收一個克朗,我現在已經是個富人了。當然他不會是個富人,但是他好像很快樂,而且他的快樂好像會感染人。廣場上的行人好像也很快樂,很放鬆。



街頭的鮮花攤

體驗hygge,學會過慢生活

在丹麥街頭漫步的時候,在哥本哈根去朋友家作客的時候,我就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丹麥朋友常跟我提起過的丹麥文裏的一個單詞hygge。在別的語言裏還找不到一個對應的詞。Google Translate把它譯成樂趣“fun”,其實並不貼切。比較接近的英文的譯法是“cozy”。聖誕節時和家人、親密的朋友聚在一起吃可口的聖誕大餐;外麵陰冷潮濕,躲在家裏,手裏拿著一杯紅酒,讀一本好書;下大雪的時候,守在火爐前給孩子講故事;這種時候,都可以叫做hyggeYoutube上可以找到丹麥人談hygge這個詞的錄像。看的時候留心聽它的發音,試試看你能模仿嗎?其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都會追求這樣一種寧靜、安全、舒適和溫馨的意境,珍惜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時刻。西餐廳裏的燈光、環境的布置,餐廳裏和家庭裏用餐時點上的蠟燭,都是用來營造一種氣氛。唐詩裏也有這樣的佳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細膩地描繪出了那種令人向往的意境。這次丹麥行提醒了我,過日子不要太匆忙,要給自己和家人留出點時間和空間。


哥本哈根市政廳廣場

是乘船渡海去下一個目的地奧斯陸的。船開了,我站在甲板上望著漸漸遠去的哥本哈根市區,覺得有點依依不舍。我想我還會來的,而且不會再等上二十五年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思苽 回複 悄悄話 是的,哥本哈根就是這樣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城市。
Shanghaigirl98 回複 悄悄話 4年前的6月中,人生的第一個歐洲城市就是哥本哈根,一個人在這個逸靜浪漫的城市裏玩了一星期。去了Nyhavn,去了小美人魚,去了宮殿看換崗,還去了一些不知名的漂亮小巷裏獨自行走,體會慢節奏的丹麥生活。

之後陸續去了歐洲其它國家,就喜歡和哥本哈根比,哪怕是瑞士,我覺得還是哥本哈根最好,也許是心中的處女城,其它再好的城市都不如它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