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東烏克蘭:危機升級之後

(2014-04-29 04:58:21) 下一個

東烏克蘭:危機升級之後

4月6日,東烏克蘭頓涅茨克等部分地區發生親俄武裝占領政府機關,要求舉行“獨立”或“擴大自治”,甚至“並入俄羅斯”公投的事件,而俄羅斯政府也迅速指責基輔當局“對平民犯罪”、“侵害俄羅斯人利益”,要求後者“立即停止鎮壓”。

由於這一幕和克裏米亞此前發生的一幕如出一轍,基輔當局和國際社會立即高度緊張起來,前者一麵表示“可以適當擴大地方自主權”,一麵以“反恐”為名,發動對東部武裝割據城市的進攻。4月17日,美、歐、俄、烏四方在日內瓦達成旨在緩解東烏克蘭危機的協議,根據協議,衝突雙方在複活節期間實現停火,基輔當局停止“反恐”,並考慮擴大東烏克蘭的自治權,作為交換,親俄分子應退出其自6日起開始占領和控製的東烏克蘭部分城市政府機關,並解除武裝。

但這紙協議隨著斯拉維揚斯克事件的爆發和發酵,迅速成為一紙空文:協議簽署當天,東烏親俄武裝借口自己“不是簽字方”,拒絕撤出占領建築和解除武裝;4月19日夜至20日晨,親俄分子控製的烏克蘭城市斯拉維揚斯克附近一座親俄武裝檢查站發生槍擊事件,導致5人死亡,先是親俄武裝聲稱係基輔當局指使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挑釁,俄方也就此大肆指責基輔當局“暴力鎮壓”,聲稱“保留幹預權力”,繼而烏克蘭代理總統圖爾奇諾夫4月22日宣布,在斯拉維揚斯克附近發現兩具遭到“殘害”的“愛國者”遺體,其中一人為烏克蘭祖國黨(即圖爾奇諾夫的政黨)骨幹弗拉基米爾.裏巴克,當天便宣布恢複“反恐”。同日,美國宣布派遣600名美軍士兵前往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參加軍演,同日,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陳兵4萬,發動“例行軍演”,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在訪問羅馬時指責俄羅斯空軍多次侵犯烏克蘭領空,意圖“挑起戰爭”,這位提前中斷訪問回國的總理甚至揚言,俄軍演目的在於“準備入侵”,一旦如此則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名匿名西方外交官就此對路透社聲稱,“不排除俄在未來幾天內對烏克蘭實施軍事幹預”。

4月25日局勢進一步惡化,當天,13名歐安會觀察員(其中8名外國人)在斯拉維揚斯克附近失蹤,同日,正在亞洲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先後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總統奧朗德和意大利總理倫齊等通話,強調“必須迅速采取行動”,同日默克爾在歐盟外長會議上也強調,新製裁行動需盡快進行。4月26日,GU7決定“延長對莫斯科製裁,但不作統一安排”,4月28日歐盟28國將召開外長會議,討論追加製裁問題,而美國總統副國家安全顧問本.羅茲證實,美國對俄羅斯的新一輪製裁,可能將從北美當地時間周一開始。

目前局勢仍在持續惡化:基輔方麵,軍警曾兩度奪取斯拉維揚斯克外圍親俄武裝檢查站,表明當局有決心、有能力武力解決問題,並隨後對頓涅茨克、斯拉維揚斯克等親俄武裝大本營采取“圍而不打”的策略,同時繼續在國際間製造影響,爭取同情;親俄武裝方麵,斯拉維揚斯克分離主義領導人維亞切斯拉夫.帕諾瑪雷夫4月27日將兩天前被劫持8名歐安會外籍觀察員和5名烏克蘭工作人員稱之為“戰俘”,而頓涅茨克親俄示威者一度占據州廣電大樓,令局勢更加緊張;俄羅斯方麵,軍演仍在持續,“有權保護海外俄羅斯人”、“已授權對烏克蘭進行軍事幹預”的論調此起彼伏;歐美方麵,新一輪製裁呼之欲出,各國對俄姿態趨向一致和強硬。

17日日內瓦協議的迅速破局,令各方原本就不多的互信加速流失。既然協議不能采信,各方必然加速采取自認為正確的措施,試圖影響局勢朝有利於己的方向發展。基輔當局不敢再相信俄羅斯的保證,更不敢相信親俄武裝會就範;俄羅斯當局對將整個烏克蘭拉回親俄、或至少不親歐軌道日益不抱幻想;親俄武裝原本就是當事各方中最弱勢、也最為自己未來捏把汗的,竭力攪局、並盡可能拖俄羅斯下水,是其心目中的“最優選項”;至於西方,麵對俄羅斯的步步緊逼,仍對冷戰記憶猶新的他們就算再怎麽患得患失,也不得不咬牙擺出強硬姿態,畢竟,這些“選舉機器”們麵對選民,是不敢冒被指責“對俄綏靖”、“複製第二個慕尼黑陰謀”風險的。

但各方並非未留下回旋餘地。

基輔當局迄今的“反恐”仍是有分寸的,和此前的混亂、士氣低落相比,22日恢複的“反恐”顯得有條理得多,之所以如此,顯然意在減少傷亡,避免給俄幹預口實,基輔當局27日也重申將“盡量克製”;俄羅斯方麵,盡管軍演持續,對基輔當局和西方也繼續擺出好鬥姿態,但4月25日俄國防部就否認“未來幾天對烏克蘭動武”的傳聞,否認軍演和武裝幹預有關,俄方甚至對劫持歐安會觀察員的行為提出了譴責;歐美方麵,各方繼續強調“對話大門敞開”,一些西方外交官認為,歐美、尤其歐洲領導人或許希望和普京“麵談解決一切”,而非打電話溝通,他們或許覺得,“當麵告訴普京,入侵會失去什麽”或許管用。即將開始的新一輪製裁,很可能僅是擴大原有的製裁名單,內容仍是海外資產凍結和旅遊禁令的老一套,這顯然也是留有餘地的。

4月25日標普將俄羅斯主權債務評級降至BBB-,僅比“垃圾級”高一級,這表明製裁業已對俄羅斯投資環境構成負麵影響,由此引發的盧布匯率下跌和通脹加劇,又迫使俄央行日前加息至7.5%,這勢必造成通貨和信貸緊縮,並影響本已萎靡的俄羅斯經濟走勢。據稱,新一輪製裁可能鎖定某些支持普京及其政策的金融、經濟寡頭,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俄羅斯經濟命脈,對這些人進行製裁,將很可能嚴重影響俄羅斯經濟,尤其能源等支柱經濟領域和投資環境。而製裁俄羅斯,也會波及歐美乃至全球經濟的穩定,4月25日美國財政部長雅庫布.盧表示,美國的目標是既削弱俄羅斯經濟,又盡可能避免此舉破壞美國和全球經濟,這恰反映了美國對此的擔心,至於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盟各國,此前的猶豫也正由於此。

基輔當局自“2.22”掌權以來內憂外患不斷,亟欲穩住局勢,通過5.25大選爭取國際合法性,並將精力轉移到對付棘手的經濟危機上來,並不希望麻煩擴大;至於親俄武裝,雖然動靜鬧得很大,但剔除謠言水分,在東烏的支持率並不高,基輔國際研究所民調表明,東烏支持並入俄羅斯的不到1/3,支持親俄武裝的不到1/4,但他們普遍懼怕基輔的西烏民族主義者,許多人斥責親俄武裝分子“愚蠢”,因為“不知道這些人究竟想幹什麽”,多家其它來源的民調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目前表現出的強硬、頑固,更多是為了自己、而非東烏的安全與未來。

由此可見,未來東烏局勢很可能會呈現複雜的局麵,即每當和平解決初見端倪,就會被突發性事端所擾亂;反之,當各方仿佛都已走到懸崖邊之際,又很可能不約而同地調轉步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