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布鞋”院士走紅網絡(組圖)

(2014-04-28 00:54:18) 下一個







“布鞋”院士  光腳踢走一地浮華


    4月21日,人人網流傳一張照片,一位其貌不揚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台前,低頭念著發言稿。這位蓄著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不是來做脫貧報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叫李小文。據《經濟觀察報》2009年報道,當時61周歲的他每天能喝一斤二鍋頭。(解放網-新聞晨報4月22日)

 
    這位網絡爆紅的李小文院士,1947年出生在四川,1963-1968年就讀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79年到美國加州大學攻讀碩士,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他長期從事地學與遙感信息科學領域的研究工作,他和他的科研團隊的一係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定量遙感研究的發展,並使我國在多角度遙感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


    如果不是看視頻,這年頭很難讓人把院士和光腳穿布鞋連在一起,樸素、簡單、隨性、真實……這樣一位院士,無論是他的穿著打扮,還是他頑劣率真的性格,都像《天龍八部》裏的令孤衝,有網民戲稱他為“掃地憎”,意思是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布鞋”院士很快在網上被眾多網友追捧:有網民感歎,這才是真正的學者,太有範了!一個樸實、實在、表裏一致、說實話幹實事、踏踏實實、脫離浮誇、不會做作的典型知識分子形象;比坐在台上那些道貌岸然的院士、高官院士、關係院士強多了;有些院士不感到臉紅麽……


   有院士的頭銜卻沒有大人物的做派,有特權卻沒有居高臨下的傲慢,有副省級待遇卻土的像農民,一個“另類”院士一下子吸引了網民的眼球。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布鞋院士光腳踢走了一地浮華,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追求簡單原則,光腳、坐馬紮、喝二鍋頭……質樸親切,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社會都太稀缺珍貴了。
 
   
    在我國,院士不僅僅是一個榮譽稱號,而且具有很大的經濟和行政權力,享受國家規定的津貼,很多地方院士都享有副部級待遇,比如,給院士配備專車、享受高幹病房、配備秘書司機、發放幾百萬元的安家費等。院士有“特權”,有待遇,也因此有些人為了能當上院士,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比如花錢買院士的張曙光,為了參評院士竟大肆索賄受賄;論文造假涉嫌抄襲57騙論文的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妻子舉報包養多個女人遭紀委調查的候選院士段振豪……


    在院士醜聞不斷的今天,“掃地僧”院士無疑讓網民在暗淡的江湖中看到了一位真“俠士”,雖然不起眼但功夫卻是高深莫測,雖然另類但卻是真正的大師,他給當今浮躁的學術界帶來一股新風,他的範兒他的氣場的確會讓一些院士臉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