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南京“總統府”三字潤筆費15兩黃金

(2014-04-22 19:50:09) 下一個

周鍾嶽

  周鍾嶽曾擔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他寫了“總統府”3個字,是最為通行的一種說法。

  南京民間曾有老人回憶,說“總統府”三個字寫好的第二天,全國各大報紙就刊載了消息。

  一朝得解

  《中央日報》發了篇唱衰稿件

  1948年4月19日,“國大”選舉蔣介石為中華民國總統,4月29日李宗仁當選副總統。

  南京中國近代史博物館展覽研究部副部長葉永堅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拿著放大鏡,逐日查閱了1948年4月至5月的《中央日報》,發現了一篇標題很有意思的文章。“‘流水落花春去也,杜宇聲聲不如歸’這樣一個標題,不像是總統就職憲法昭世,中華民國將有新氣象、新前途,倒是一派潦倒落魄,草草收場的尷尬景象。”

  葉永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畢竟是堂而皇之的中華民國總統府換名稱這樣一件大事,準備工作應該是相當充分,不至匆忙。隻是當時國民黨軍在戰場上屢戰屢敗,通貨膨脹越發難以控製。“時局維艱,大廈將傾,人心撼動,不是一個總統當選的能夠扭轉。要說“匆忙”,應該是指這個咄咄逼人的大局勢吧。”

  寫“總統府”三字,潤筆費值15兩黃金

  此前門樓上的“國民政府”四字,先後分別為譚延闓和蔣介石所書,那麽,究竟誰寫了“總統府”?

  “因為現在保存下的中央日報很多地方都已經含糊不清,我也是放大以後研究了很久才確認了這段文字的內容。”葉永堅說,《中央日報》1948年5月2日刊登“本報記者”署名文章,內容就是“國大”5月1日的大會日誌,對國民政府門樓轉換為總統府門樓做了十分簡潔,卻是迄今所見比較令人信服的釋疑。“國民政府大門上的‘國民政府’四個字,在(5月1日)早上7時,換上了‘總統府’三個大金字,係出諸周鍾嶽之筆”。

  葉永堅說,“周鍾嶽寫“總統府”三字時,已是72歲的老翁。”據了解,周鍾嶽辛亥革命後曾任雲南省省長,抗戰期間擔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據雲南政協報報道,書成之後,蔣介石用三千金圓券作“潤筆之資”。

  據上海新民晚報報道,1948年3000金圓券可以買15兩黃金,不過很快金圓券就大幅貶值。

  他還上門給蔣介石送“當選證書”

  葉永堅說,周鍾嶽還曾作為“國大”第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舉的代表,與大會秘書長洪蘭友一同前往蔣介石位於南京黃埔路的總統官邸,遞送總統當選證書。

  葉永堅找到了詳細報道。“早上8點多鍾,周鍾嶽和於斌早早坐在國民大會堂(今南京人民大會堂)後台的秘書長房間內。周鍾嶽身著長袍馬褂,佩勳章,右肩斜挎橙黃色綬帶。”

  “蔣介石身穿戎裝迎接。周鍾嶽向蔣介石遞呈總統當選證書,並上前行禮鞠躬。”葉永堅描述,報道中還記錄蔣介石分別與周、洪二人握手致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