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央行關閉資金通道 比特幣迎來嚴冬

(2014-03-29 19:03:00) 下一個

當國外已試圖通過征稅逐步規範比特幣交易時,國內的比特幣交易依舊是個消息的風場。

3月27日,一則有關央行限期要求商業銀行及第三方支付機構關閉國內15家比特幣交易所賬戶的消息在比特幣社區引發了震動。

《華夏時報》記者同時向央行、某商業銀行及比特幣交易所進行核實。截至發稿時,央行並未做出回應。某商業銀行回複稱並未看到有關函件,也沒有立場就監管政策進行表態。而幾家交易所回複正在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消息的核實。

雖然消息還未得到最終證實,國內比特幣交易行情已經在短短幾小時內從最高的3600元左右下跌至午後的3300元左右,跌幅超過8%。

二十幾個小時過去,央行並未采取對待3月21日不實消息時迅速澄清的行動,3月28日的市場情緒更加悲觀,而央行對《華夏時報》的回應依舊是“目前還沒有消息”。

消息未辨真假

截至記者發稿時,消息依舊未辨真假。

3月27日早上7點49分,某媒體的微信公號稱,央行已在3月中旬向各分支機構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比特幣風險防範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4月15日前關閉國內15家比特幣交易平台的所有賬戶。逾期未關閉的,央行將進行處罰。同時要求支付清算協會繼續跟蹤平台的充值手段變化,並及時向商業銀行通報。

這則消息如水入油鍋般,迅速“引爆”市場。

其實早在去年的12月,央行就曾以約談的形式,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停止向比特幣交易所提供支付清算服務。此後,交易所陸續以銀行賬戶作為交易資金往來的通道。

一般是由客戶將資金轉入交易所的銀行賬戶,再由客服人工進行信息匹配後,向其對應的個人平台賬戶充值。人民幣提現則相反,先由客戶發出指令,經驗證後再由交易所通過銀行轉入個人儲蓄賬戶。也有交易所允許客戶本人或委托人將現金拿到其辦公地點充值,或通過其他渠道購買充值碼。

若該消息屬實,無異於釜底抽薪。一旦交易所的銀行賬戶被關閉,將意味著其資金通道被徹底切斷。由此消息可能引發的資金斷崖式下跌,甚至擠兌都無法估計。而作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中國行情的動蕩對整個比特幣特區的影響也是無法估計的。

27日上午,包括火幣網、OKCOIN、比特幣中國在內的交易所都發布公告,稱未接到相關通知,也正在對消息進行確認,業務不受影響。

本報記者分別就此消息的真實性向央行、某股份製商業銀行及比特幣交易所進行詢問,尚未得到任何肯定的答複。

但對於采用全天24小時交易,沒有漲跌限製的比特幣來說,任何消息都會迅速傳導到市場上。上午10點,國內比特幣行情已經從最高的3600元左右下跌至3300元左右。

一位比特幣交易所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消息並沒有完全被證實。但我們現在能接觸到的比較權威的消息源稱並不知情。”

“失實報道”有先例

在3月27日之前,比特幣剛剛經曆了一次不實消息的衝擊。

3月21日,有消息稱央行發文要求4月15日前停止一切比特幣交易。對此,央行在當日晚間便通過其官方微博作出澄清,指其為失實報道。

國內某比特幣論壇負責人曾發文對此事進行說明。該負責人稱,一位名為“ydc1986”的網友於3月19日中午在其論壇發帖,公布了一張疑似偽造的“銀發[2014]117號文”影印圖片,名為《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防控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雖然圖片並不完整,但這名網友稱文件提到央行將停止一切比特幣交易。

此消息在21日當天經一些媒體報道傳出。隨即比特幣行情跳水跌破3000元關口,最低至2700元下方。

當晚9點35分,央行官方微博對這則消息進行澄清,稱“人民銀行對比特幣的態度已在人民銀行等五部委《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明確表述”,該新聞為不實報道。

而27日的報道中稱,央行此前之所以澄清其實是自擺烏龍,“即使是央行內部,當時了解這份《通知》存在的人也十分有限。”該報道稱。

上述交易所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雖然央行21日澄清的所謂“停止一切比特幣交易”與此次所傳“關閉所有賬戶”有細節上的出入,但如果文件真的存在,央行當時為何要主動辟謠呢?他認為事有蹊蹺。

然而二十幾個小時過去,央行並未做出任何澄清消息的行動。這讓3月28日的市場情緒更加悲觀。甚至有交易所負責人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事情可能是真的”。

國內交易環境脆弱

雖然早在去年11月左右,中國的比特幣交易所就已經取代Mt. Gox,在全球交易市場中占據了最大的份額,但國內的交易生態依舊無法與國外相比。

3月25日,美國國稅局認定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為“財產”而非“貨幣”,對持有或通過“挖礦”獲取比特幣的人有可能征收相應稅款。

至此,已有包括德國、挪威、英國、日本、新加坡及美國在內的6個國家表示要對比特幣交易征稅。

在監管中走得最快的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不僅早已製定和執行了細致的稅收規則,還將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的機構納入監管,對其注冊資本金規模、資本充足率、反洗錢機製等都有詳細規定。

但從國內情況不難看出,正因為交易所與監管連最基本的對話機製都沒有形成,才出現了27日這樣的無法證實的消息。

而在Mt. Gox破產之後,國內的交易所會不會步其後塵,也成為讓投資者擔憂的問題。

“如果此次的消息屬實,國內交易所有可能會出現離岸運營。而國內投資者也有可能會轉向海外的交易平台。另外,其實現在線下撮合交易的市場也已經成形,規模並不小。”有不願具名的投資者認為,關閉銀行賬戶的做法並不能阻止交易行為,隻是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增加了交易的隱蔽性。

“增加交易成本確實有可能抵製投機者的狂熱,但交易路徑更加隱蔽可能給監管提出新的問題。”上述人士認為,如果最基本的交易都受到限製,比特幣在國內走向實際應用就顯得更加遙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