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中國領導人在海外發署名文章的背後

(2014-03-26 19:55:27) 下一個

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題為《特殊的朋友 共贏的夥伴》的署名文章。3月23日,習近平在荷蘭《新鹿特丹商業報》發表題為《打開歐洲之門 攜手共創繁榮》的署名文章,這是習近平主席上任後,首次在海外報刊發表署名文章。近年來,哪些中國領導人曾在海外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呢?

  習近平首次在海外報刊發表署名文章

  習近平主席上任後,首次在海外報刊發表署名文章。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中國駐新西蘭前大使陳明明表示,出訪發表署名文章是一種國際上常見的做法,此前中國總理和副總理出訪,經常在到訪國的報刊發表署名文章。中國國家主席出訪的時候,習慣做法是接受到訪國媒體聯合采訪。陳明明說:“習近平主席采取在訪問國報刊上發表署名文章,這是一種創新。”

  陳明明認為,相對於聯合采訪,發表署名文章的效果更好。直接發表文章,將要講的話直接印在報紙上,對方不會斷章取義。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中國駐英國前大使馬振崗介紹說,一般情況下領導人在海外發表署名文章時都會親自過目。

  李克強曾10次在外媒刊發署名文章

  自2011年1月李克強在西班牙《國家報》刊登署名文章起,至2013年9月,李克強共計在外媒發表署名文章10次。

  2007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表示互利共贏是中美經貿關係的目標。除了通過談判增進中美經貿互信外,更利用美國媒體直接向美國社會柔性喊話。

  2008年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期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岐山在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爾街日報》分別發表署名文章《中美節能合作將是雙贏》以及《中國的知識產權戰略》。2009年,他更是在外國報紙上刊發5篇文章。

  2011年6月23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於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溫家寶在文章中寫道,“對於中國能否控製住通脹並保持快速發展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2013年7月9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加強對話 促進合作》的署名文章。

  刊發權威主流媒體 回應國際社會關注

  從這些署名文章發表的時機來看,通過文章與更多的受訪國民眾“麵對麵”是配合訪問的重要部分,而且選擇發表的媒體也多為當地權威媒體。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魯世巍表示,高層外訪都是有考量的,要麽針對國與國之間的具體問題,或者是兩國關係的一個重要時機,亦或者是出席一次重大活動。在出訪前,國外媒體都有種種分析和猜測。針對這類關注,一篇領導人的署名文章就是一次很好的回應。

  由專門班底起草 貼近國外思維習慣

  國家領導人在外媒上發表署名文章的過程並非簡單的個人寫作流程,而是由一個個環節銜接而成。“比如總理署名文章,會由專門的班底起草,但也會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到底怎樣參與或者體現多少個人特色是因人而異的。根據題目的內容,會邀請有關專業部門參與,比如談到國家關係和外交,外交部會參與,涉及更多專業話題也會有別的部門參與。稿件會考慮對方國家的語言特點和思維習慣,讓文字容易被接受。”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魯世巍說。

  綜合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