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我們報道的,不是世界杯

(2014-03-25 19:30:28) 下一個

巴西世界杯到來前一年,我和同事們就開始進行各種討論和準備:巴西世界杯將會是怎樣一種情狀?中國球迷想要看到的是怎樣一種世界杯?我們能做出怎樣的報道和產品,讓世界杯報道能取得成功?

其中還包含了很多牽涉到實際操作的內容,比如我們是否要對巴西世界杯進行倒計時?從半年開始倒計時合適,還是進行倒計時一百天更合適?所有這些討論,當然都和一個商業網站的運營有關,但和各種媒體同行的操作同樣類似。我們都會有銷售壓力,都會有廣告內容的承載,以及軟性內容的再包裝,但即便沒有這些商業性的內容,當我們在麵對世界杯和奧運會這樣的頂級國際體育賽事時,不都要做類似的籌備與策劃?

倒計時一百天來了,可是圍繞世界杯,中文媒體其實是製造不出太多新鮮內容的。去看看國際媒體都在做什麽,除了質疑巴西能否舉辦好一屆世界杯之外,其餘都是賽事新聞;巴西當地的媒體,應該報道口徑要比中國媒體寬鬆,也都是圍繞球場進度、示威遊行預期、巴西國家隊在瑞士的一場熱身賽、球星們在歐洲聯賽的狀態、本土聯賽俱樂部表現等等。世界杯,至少在我們倒計時一百天這個所謂的時間節點裏,並沒有熱起來。連在巴西這個東道主國家,都沒有那麽熱起來。

國際足聯秘書長瓦爾克,幾年來一直扮演著一個對巴西主辦能力深度懷疑的焦慮不安者形象,在倒計時一百天的態度,是擔心巴西2014會成為“史上最差的一屆世界杯”。

中文媒體,對於這樣的倒計時一百天,能製造什麽內容?中文受眾,在這樣的時間節點,對世界杯會有多少興趣?沒有好的內容產品、沒有高度聚焦的受眾流量,世界杯這樣一個概念的銷售難度,將會有多麽大?

普及型的世界杯前瞻節目,都在順理成章地進行著,央視體育頻道會繼續用專題片或者真人秀去“巴西行動”,門戶網站的同行也會有源源不斷的巴西探營以及在巴西開設演播室的行為。隻是這些操作行為,製造出來的媒體產品,質量優劣不說,內容都隻是圍繞足球,特別是大而泛之的足球文化。這些節目可能會很好看,可能會幫助你增加大量的足球知識和閱曆,但這未必就是真正的足球。

我們很容易走進一種形而上的悖論,就像美和美學是一回事兒嗎?美學會教授你很多關於美的知識,但美本身是一種體驗結果,各花入各眼,又豈能嚴格地按照現代科學主義,去將美數量化格式化?一個美學課堂上,教授在大談康德黑格爾,學生卻出神於窗外漫山春花之美,學生的行為,到底是對還是錯?他在體驗甚至沉浸於美,可他充耳不聞美學。

我們去報道世界杯、去報道足球,也往往是如此。我們會將足球的各種美好,深度故事、曆史源流、理論原則,竭盡可能地一次次挖掘,能製作出不少媒體內容故事。像央視體育想要拍世界杯前瞻係列,英國主題的,我給他們建議為“一首歌”、“一個球場”、“一個博物館”、“一個俱樂部”和“一個足球人”這樣的係列,我相信通過隊歌“你永遠不會獨行”、溫布利球場、英格蘭足球博物館、謝菲爾德俱樂部以及赫斯特這樣的世界杯決賽帽子戲法英雄,這組係列片會新穎別致。可這是否就是足球?

想法提出之後,最終的拍攝執行,我被排除在外,不知道是我這組策劃不靠譜,還是他們另有高助,這一個係列想法不能實現,我並沒有太多遺憾。對於媒體同行們將拍出怎樣的內容故事,我也沒有太大期待。如同美與美學的矛盾,我們能製造出不少上乘的足球故事、足球媒體內容,但這些東西不能等同於足球。

就像我們所想像和描繪的世界杯,很可能不是世界杯。因為中國人、中國足球,與世界杯的關係實在太淡了,僅有的一次韓日世界杯之旅,這個巨大的國家還沒有因為世界杯而真正愛上足球,就因為足球之外的各種困擾,而將足球當作了排泄通道。

世界杯是什麽,我們其實知道的不多。足球是什麽,我們更難知曉,或許根本不是我們這些故事,或許就是一次快速的帶球奔跑、一次精準鋒利的傳球。美是故事,但更是自己的體驗。足球何嚐不是如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