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落馬高官最後一次露麵到被查間隔大幅度縮短

(2014-01-27 18:44:27) 下一個

2012年底至今的一年多裏,中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李春城、劉鐵男、衣俊卿、李達球等至少18名省部級官員相繼落馬。這些高官落馬前在公眾場合的最後一次露麵,是他們以正麵形象示人的“絕版”,也是媒體在報道官員落馬情況的時候,著重提及的新聞點。

《法製晚報》記者根據公開報道整理發現,這些被調查官員最後一次露麵到宣布被調查的間隔大幅度縮短,有8個官員間隔時間在7天之內,王素毅、蔣潔敏、李東生等人則是間隔了3到4天的時間。廖少華更是頭天還在主持會議,第二天就被帶走接受調查。

專家稱,與以往相比,中國反腐敗重拳出擊,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趨勢更猛。但除此之外,也有國內一些已經長時間不露麵的貪腐官員,背後所隱藏的權力博弈更是反腐的巨大阻力,目前反腐敗鬥爭依然嚴峻。

活動

落馬官員“最後一麵”多為履職行為

法晚記者梳理了2012年底至今公開報道的18名省部級高官落馬前最後一次公開露麵的情況,發現這些省部級高官在接受調查之前的最後露麵的場景,一是參加或陪同會議,二是參與或陪同調研。

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最後一次公開露麵是出席四川省黨外人士情況通報會並講話,通報中共十八大精神。而原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童名謙則是在出席中央宣講團在長沙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報告會後,接受調查的。

原安徽省副省長倪發科、原廣西政協副主席李達球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麵則是參加或陪同調研。

此外,還有一些高官是在主持召開常務會議後“落馬”,比如原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和原南京市長季建業。

分析 官員被調查前或不知情

“涉案官員被調查前可能確實不知道,也可能當事人知道,但覺得事情沒有這麽大。”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王文章副教授分析,過去好多官員都被舉報過,但都“過關”了。以為這次也沒事兒,沒想到這次來真的。

王文章說,現在中央一方麵加大了反腐的密度,另一方麵更注重調查秘密性,同時偵查手段、處理手段相比以往也更先進,有效地排除了地方的幹擾,提升了反腐的效率。

言論

落馬前還高調“秀反腐”

有的高官直到落馬前還在提反腐倡廉。在被帶走前幾個月,陳安眾作為江西總工會主席在該省總工會黨組中心組集中學習時,要求幹部堅守廉政底線,稱“這是為官從政必須堅持的起碼標準”。

王素毅最後一次公開亮相是在2013年6月27日。當天下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領導會見了中央統戰部及全國工商聯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王素毅參加會見。

次日《內蒙古日報》刊發文章說,與會同誌強調,要進一步把中央八項規定和自治區配套規定落到實處,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麵加強領導作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建設,努力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

王素毅被宣布調查距離出席本次會議隻有兩天時間。

分析 對官員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新華社曾發文稱,個別地方反腐流於形式,使一些貪腐官員熱衷“嘴巴作秀”,宣揚的反腐論調“連自己都不相信”。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贏得讚譽,成為其“步步高升”的資本。

王文章副教授表示,貪腐不會寫在臉上,衡量官員清廉與否,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在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指出,從表麵化的判斷,這些貪腐官員越喊得凶的,背後存在的問題可能越大。口號越是喊得響的,反倒體現了他的心虛。一些人在那些冠冕堂皇口號的庇護下,卻堂而皇之地幹著那些利己的有損於他人的勾當。

“許多貪官在落馬前,以"敢闖敢幹"、"清廉樸實"在當地取得良好名聲,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組織、紀檢部門對幹部的考核。”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論特約研究員唐坤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貪官偽裝廉政,是為邊腐邊升打造“護身符”。

江蘇省委黨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誼教授認為,公職人員權力相對集中、透明度不高,全方位監督還難以一步到位,也為貪腐官員大秀“廉政語錄”提供了空間。 

時間

最後露麵到被查最快僅一天

根據公開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了18名落馬省部級高官最後一次露麵到被調查的間隔時間,數據顯示,時間間隔為一周的共有8人,占比44%;7天到30天為7人,占比38.9%。

間隔時間最短的是季建業和廖少華。季建業最後一次見諸公開報道是2013年10月15日,僅隔了一天,江蘇省和南京市領導10月16日上午和下午分別聽取了關於季建業被調查的消息傳達,當晚人民網就對外公布了消息。

廖少華頭天還在主持會議,第二天就被帶走接受調查。廖少華10月28日被帶走後,當日晚些時候,官方就發布廖接受組織調查的消息。10月31日,中央決定免去其領導職務。 從公布消息到免職,也隻有3天時間。

如此的高效在其他落馬高官身上也有所體現:原內蒙古自治區統戰部長王素毅、原國資委主任蔣潔敏、原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安眾等人最後一次露麵到被調查均是間隔了3到4天的時間。

分析 反腐加快加強防止“拉關係”

李成言指出,從這些落馬官員最後一次公開露麵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第一,實際上組織已經很早就掌握了他們的材料。因為不掌握他們的材料,就不可能如此快進行處理。

第二,在如此短時間內就能直接將貪腐高官“拉下馬”,是反腐敗的力度再加大體現,力度的加大,就意味著間隔時間將縮短。

第三,盡快處置貪腐高官,也是防止這些人利用背後的資源,去找人、拉關係等,造成反腐的難度加大。

李成言說,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反腐敗,就是要掀起一個反腐敗的風暴,必須隨時都可以發現問題,短時間裏進行處理雙規。如此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也彰顯了反腐敗的決心和信心、意誌。隻要有腐敗,我們就一抓到底,不管你是誰。

“查貪腐的時間過長會鬧出很多問題。”李成言說,還沒落馬前的劉鐵男(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就是很好的例子。剛開始傳出他貪腐的消息,劉鐵男甚至利用媒體來為自己說話,通過新聞發言人來辟謠,揚言追究舉報者責任。

李成言認為,這樣對反腐敗是無利的,甚至是有害的。“現在隻要發現問題,絕不手軟,馬上就去調查。”

專家觀點 應關注從不露麵的問題官員

李成言接受《法製晚報》記者采訪時說,實際上,最後一次露麵到被調查時間間隔有各方麵的因素影響,能說明一定問題,但目前反腐階段更需要去關注的,是長時間潛伏不露麵、離最後一次露麵已很長時間的那些官員。

“抓得快,自然是我們反腐敗的力度加強的一種需要。而為什麽有的人出現問題後再也沒公開露麵了?”李成言認為,這些情況也說明現在反腐敗鬥爭依然很嚴峻,反腐敗的阻力很大,反腐敗的背後權力博弈是不可避免的。記者 王選輝 (來源:法製晚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