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在中國陷入困境

(2013-10-21 01:51:06) 下一個
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在中國陷入困境
來源: 新華日報(南京) 
 
“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嚐會”19日晚在武漢華中農業大學舉行,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透露,今年7月,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科學家集體發聲,爭議不斷的轉基因食品在中國的推廣是否會出現新的局麵?
 
院士進諫:延緩轉基因水稻產業化誤國
 
在19日的晚宴上,一種轉Bt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餅、米糕、米粑和豆皮;同樣是轉基因的10公斤“黃金大米”則被熬成米粥,供與會者食用。300多名轉基因鐵杆支持者參加了活動方所組織的報告會,並參加了設在華中農大國際會議報告廳的“轉基因大米晚宴”。自今年5月以來,類似的轉基因大米試吃活動已在我國28個城市開展。
 
張啟發在活動中做了主題為《作物育種的主要發展趨勢》的演講。他透露,我國61名兩院院士7月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建議書中寫道,‘推動轉基因水稻種植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不起來,則商業發展不起來,對科研影響非常大’,同時院士們指出農業部的不作為。”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黃大昉認為,“61名院士上書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說明了科學家共同體站出來分析轉基因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動向。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報告,2012年全球有28個國家1730萬戶農民種植了25.5億畝轉基因作物,還有59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轉基因產品。
 
美國農業部部長顧問霍茲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的玉米和大豆超過90%都是轉基因的,其中20%的玉米和40%的大豆用於出口,其餘都用於本國消費。美國市場上約七成加工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至今為止,美國沒有發生過因食用轉基因食品產生的安全事件。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雲波介紹,歐洲也是轉基因產品進口和食用較多的地區。1998年,歐盟批準了轉基因玉米、油菜、大豆、土豆等在歐洲種植和上市,絕大部分都是用作食品。2012年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5個國家批準種植轉基因作物。
 
爭議中,轉基因水稻產業化更加遙遠
 
雖然轉基因食品在世界上其他國家被廣泛種植,但在國內的前景並不樂觀。
 
“2009年5月,在11年的爭取之後,我們研究的兩種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與Bt汕優63取得了國家所頒發的安全證書,當時我比較樂觀,但現在4年過去了,這兩張證書也將在明年失效,但轉基因水稻商業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遙遠了。”張啟發說。
 
一些環保組織反對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綠色和平”農業與食品部負責人俞江麗說,很多轉基因水稻研究團隊中的成員都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國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又是種業公司的股東,10年來,他們不斷從國家的各個層麵推進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有著明顯的利益驅動。
 
一直以來,針對轉基因食品的爭議不斷。有消息稱,吃轉基因食品會“致癌”、“絕育”,種植轉基因作物會導致土地報廢。
 
17日,農業部官網刊登文章澄清,關於吃轉基因食品會導致“絕育”的說法純屬謠言。
 
羅雲波說,關於法國教授用轉基因玉米喂食大鼠產生腫瘤的試驗,歐洲食品安全局已徹底否定了其研究結論;中國消費轉基因油的區域是轉基因發病集中區的言論,因沒有流行病學調查,當時就被醫學專家所否定;關於我國種植轉基因作物導致土地報廢的說法也早已被澄清。
 
黃大昉表示,轉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過嚴格的安全評價和審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種食品的安全評價都更嚴格。各相關國際組織、發達國家和我國已經開展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國內外均認為已經上市的轉基因食品不存在食用安全問題。
 
走向商業化先要評審程序化
 
在一些專家看來,中國糧食產需矛盾大,沒有拒絕轉基因資本。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直言,我國18億畝耕地,去年糧食“九連增”,但仍進口了5800多萬噸大豆,加上大米、小麥、大麥、油菜等,大概8000萬噸,折成耕地需要8億畝左右。如果不大力發展轉基因技術、保證糧食自給,可能將不得不放棄油料、棉花等一大批作物的安全。
 
黃大昉認為,我國是世界率先研究農業生物育種的國家之一,如果猶豫觀望、停滯不前,不僅會導致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重新拉大,而且發展速度還會落到巴西、印度等國之後。我國多年努力形成的研發優勢將會得而複失,讓生物育種發展與市場受製於人。
 
 
“綠色和平”一直反對轉基因水稻在中國的商業化,一旦其商業化而大麵積種植,通過基因漂移作用,將對我國野生水稻品種帶來滅頂之災。俞江麗認為,食用轉基因大米對人體的影響也尚未有定論,將13億人置於未來潛在的風險之下是難以接受的。
 
華恢1號與Bt汕優63這兩種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到明年5月便要過期,但在國內能否實現商業化的前景並不明朗。張啟發認為,最大的阻力來自政府決策。“2009年,我們兩個品種的轉基因水稻獲得農業部的安全證書時,離商業化種植還差品種審定、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但因為外界一些反對聲音,農業部並沒有為其建立一套程序—一套如何評審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推進的辦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