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明朝最大--袁崇煥

(2007-10-23 07:43:59) 下一個

??經常看到吹噓袁崇煥為民族英雄的文章,不論是網上還是網下。敬仰之餘,查看了一下明史,還有所謂專家的閻某的文章,竟然發現了一個真正的大:袁崇煥。
  
   下麵不說廢話,直接列一下自己的論據。
  
   第一、袁督師實在是一個大笨蛋;
   1、毛主席一個營上井岡山,無錢無槍無彈無名將,三年內打破四次圍剿,煉成30萬軍,建國蘇維埃;
   2、戚繼光在浙江半年,未足一省之地,未足一省之錢糧,練軍三千,從此數十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無論是和倭寇還是蒙寇,戰損比基本上1:10以上,也就是自己損失一個,對手損失五雙;
   3、熊廷弼集數省之力,練軍三年,對抗建州,未失寸土,且轉守為攻;
   4、袁督師集大明全國之錢糧,十年練兵之功,手下有明末清初名將無數(其中四人投金後領軍,因戰功封王),竟然未得寸土、未能進攻一次,且被滿清入關直寇北京,如果這也配稱之為軍事家,恐為天下紙上談兵者笑爾。
   故其人在軍事上實在是個大笨蛋!!
  
   第二、袁督師實在是一個喪門星;
   皮島毛文龍,以200兵殺入遼東(當時為敵後),建立東江鎮,收流民,戰略上經營海路,東聯朝鮮,南靠山東,可以說戰略上十分正確,勢力最大時,幾乎收複了整個遼東。從定位上看,十足是一個敵後抗滿根據地領導人,後雖然數敗於後金,但屢敗屢戰。袁為督師之前,毛實為抗金第一名將,而袁剛剛上任,竟然殺了毛文龍以立威。以至於東江鎮人心散亂,不二年,全歸後金所有(注:清初三順王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均為毛文龍之義子,毛死後投後金)。從曆史對照來看,就好比胡宗南上任,殺了毛主席,導致丟了華北抗日根據,幾大元帥被迫投了日偽。現在我們都知道敵後根據地是中流砥柱了,那麽袁的行為就是推倒了中流砥柱,這種罪名,說喪門星都是輕的。
  
   第三、袁督師實在是一個民族敗類;
   從各方麵分析,袁崇煥的確是個民族敗類,是個內奸。
  1、未經朝廷允許,私自和後金議和;(知道當年胡風怎麽死的嗎?無他,沒有中央指示,私自和汪偽政府聯絡,此死罪也!)
  2、集合全國精兵錢糧於關寧,經略數年,有守無攻,搞得全國經濟緊張,而且失去平定內亂之力。當然,如果袁能夠擋住後金於關外,也能算是功勞,然而,袁督師尚在,後金兵竟然能打到北京城下,怎麽回事??
  3、後金軍打到北京城下,袁督師帥數千騎兵星夜來援,並與清兵野戰終日,並挫敗之,後求入京拱衛,不得允,然後崇禎叫袁獨自入京,後囚之,不及一個月,將袁處決。以上為史書所載。乍一看去,袁大英雄也!崇禎,大混蛋也!!然而,仔細分析,疑點重重。
  疑點一:後金剛剛到,袁某剛好到,怎麽這麽巧?袁某怎麽知道後金來到北京城下?
  疑點二:袁某為不請自到。朝廷並無命令叫袁某回援,袁某身為北地督師,也未曾請示私自離開守地,無請示率兵入京,真的無可置疑?
  疑點三:袁某及其麾下關寧軍從不敢和後金野戰,任憑朝臣皇帝怎麽動員,如今突然能野戰了,且殺得後金軍節節敗退,莫非吃了偉哥了??
  疑點四:後金突襲而來,本無攻城器械,麵對北京這種超級大城,且裏麵軍隊並不少,唯一破城的可能性就是有內應。在東北的堅城沈陽和撫順,都是戒備森嚴,明軍重兵把守,然而很快就丟失了。原因何在?內部漢軍奸細投敵,偷開城門,後金軍輕易入城而已。如今的北京城外,後金軍敗而不退,等什麽呢?內奸會是誰?恰巧有這麽支軍隊神奇出現,神奇地擊敗後金,並申請入城,你如果是崇禎,你怎麽考慮?
  疑點五:袁某殺了毛文龍在先,逼反三順王在後,自己死了數年後,關寧鐵騎全軍投清。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一個品格高尚的人物、一個民族英雄,他的手下居然全都是叛徒,真是出汙泥而不染啊!萬綠叢中一點紅啊!不知道嶽鄂王、文丞相、史閣部的部下是否也是如此表現!!
  此人為滿清內奸,民族敗類無疑!!
  
   第四、袁督師實在是一個禍害千年的王八蛋。
   話說崇禎這個人,一繼位,便打到魏忠賢的閹黨,大明有中興之像。奈何小冰川期的到來,連續十餘年天災,鬧得饑民四起,加上滿洲的外患,繼位十餘年,天天加班加點,食不下咽,睡覺也不香,女色也沒時間碰,過得可是一個“苦”字。
  結果呢?最後散夥時跟群臣說:“我不是亡國之君,你們都是亡國之臣啊!”
  回到家拿著劍砍自己女兒,邊砍邊說:“誰叫你生在我家!”
  然後和一個老太監跑到景山上,最後看了看如畫江山,無言,上吊了。
  李自成進京後,看了看空空的內庫,崇禎的破襯衫(值錢的都被崇禎賣了支前去了),歎道:“君非甚暗!”
  明亡之後,崇禎在漢人心目中一直是一個悲劇英雄!!一個不屈而死的壯烈形象!!他激勵著無數漢民,為了反清複明的偉業,前赴後繼!!
  直到乾隆年間,朱三太子(也就是崇禎三兒子)還不斷湧現出來,領導抗清大業。清廷當然憤怒了。
  
   這一日。乾隆和和紳紀曉嵐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乾隆道:漢人仍然思念前明,這如何是好呢?
  紀曉嵐道:我們寫明史時,已經給抹了不少黑了啊。
  和紳道:是啊。隻是這崇禎形象太好,崇禎這尊神像不倒,小民的思明之心不死啊。
  乾隆道:朕發現崇禎和宋之趙構相比,趙構能力挽狂瀾,抗我大金,重建大宋,按說是一個英明之主。可是和崇禎這個亡國之君相比,何以形象如此之齷齪呢??原因何在??
  眾人琢磨多時,終於恍然。
  和紳道:原來如此,蓋嶽飛死於趙構之手矣!
  乾隆道:然。但若非趙構之子為嶽飛平反且封王爵,嶽飛冤死之事也不會影響趙構之形象。眾人稱善。
  乾隆道:當年袁崇煥之死,我大清有愧於他啊。莫若給他個身後之名吧。
  紀曉嵐道:袁崇煥無寸功於明,如何能和嶽飛相比呢?
  和紳道:不若紀先生寫一篇筆記,稱太祖(努爾哈赤)死於袁的所謂寧遠大捷,再流傳出去如何?
  眾人撫掌大笑。
  
  數日之後,乾隆召開記者招待會,高調為袁崇煥平反,稱袁因反間計死於崇禎刀下。不久,努爾哈赤死於袁崇煥之手的小道消息開始蔓延全國。
  
  數月之後,紀曉嵐回報:崇禎形象已經敗壞,人心不複向明了,朱三太子也不再現了。
  和紳喜道:南人不複反矣!
  乾隆大笑道:漢人終於死心塌地做奴才了!袁崇煥這廝居然成如此大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