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中國人"攀高戚" 竟攀上潘基文!

(2007-06-16 08:31:54) 下一個



   香港《文匯報》今日刊文稱,中國有許多優秀的人文傳統,每每催人奮進、激勵鬥誌;但也有些不良的習俗,攀龍附鳳、仰人鼻息便是其中之一,歇後語裏“見了王母娘娘叫大姑——攀高親”即是。曆史上“攀高親”的典型人物是劉備。史載當年漢景帝宣其上殿,問“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閣下玄孫,孫雄之孫,劉弘之子也。”

   由此,這個原本靠織席為生的“個體戶”劉玄德,終於攀了十八層關係傍上“真龍天子”,甚至成了漢景帝的皇叔,其攀高親的水平可謂用心良苦、天下一流。

  “攀附情結”根深蒂固

   攀龍附鳳的古人又何止劉備一人?在崇尚“龍生龍,鳳生鳳”血統論的封建時代,連“皇上”也未能免俗。君不聞,大凡開國皇帝都會給其老子安上個“太上皇”的頭銜,甚至給早已死去的老爸也封個皇帝的諡號,以此證明自己是所謂“龍子龍孫”,而非出身卑微的平民或無賴。那個頗有些無賴色彩的劉邦就堪稱範例,他不僅給祖宗封了名號,還將家譜直追到上古時期,說自己是夏朝馴龍人劉累的後裔;南北朝北周皇帝宇文氏,則自稱炎帝神農氏的後人;唐朝的皇帝們更將道家祖師爺老子李聃說成是自己的祖先;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則“順應潮流”地自稱是耶穌的弟弟,稱其所作所為都得自上帝的旨意,荒唐到了極點;連以淡泊名利聞名的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和庾亮也未能脫俗:陶自詡“悠悠我祖自陶唐”,陶唐即堯帝,黃帝五世孫也;庾亮則在《哀江南賦》中說“吾祖乃掌庾大夫,承傳於周朝,因世代為官且有功,被賜庾姓,至漢代,經邦治國,以輔佐皇帝而受封要職”雲雲,攀高枝的心跡呼之欲出。

   時代變了,“高攀”的習俗卻傳承至今,當然形式上是“與時俱進”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一個企業、一個地方為了尋求自身發展,常常采用“築巢引鳳攀高親”的手法,據說此舉屢試不爽,足見“攀高枝”如今仍不乏其特殊功能,以至一些地方公然將“眼睛向外攀高親,依托名廠創名牌”作為戰略口號,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按說,築巢引鳳、依托“名企”的影響與威力“借雞下蛋”,打造自己的名牌、拓展自己的事業也不錯,但其要義不是為“名人效應”揚幡,更不是傍人門戶俯首帖耳,而是見賢思齊、揚長避短、開拓創新,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拚出一番天地來。倘想沽名釣譽坐享其成,或者以此造勢作秀,效果必會適得其反。試看近年來一些地方方興未艾的“攀親”活動,早已蛻變成不折不扣的“群搶”:從炎帝、老子、孫子、諸葛亮、王安石等政治家到屈原、司馬遷、施耐庵、關漢卿、曹雪芹等文學家故裏之爭,再到花木蘭、孫悟空、牛郎織女、梁祝等神話、傳說人物“發祥地”之爭,鬧得沸沸揚揚不一而足。究其原因,無非是以此造勢達到名利雙收之目的,但真正成功者又有幾何,恐怕隻有天曉得!

  小村誕生了“世界總統”?

   有道是“新聞年年大不同”,2007年新年剛過,又一樁“攀高枝”的新聞令人刮目相看!新任聯合國“掌門人”潘基文甫一上任,內地某網站第一時間爆出條“利好消息”——說這位潘秘書長是中國河南的“後人”,是咱們的“遠房親戚”!1月中旬該網站有妙文稱《潘基文老家成旅遊熱點,祖上來自中國河南滎陽》。霎時間,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南25公裏的滎陽市高山鎮潘窯村驟然升溫熱鬧異常,眾多媒體記者也捷足先登爭相報道。某報引用該村村民、“世界潘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潘建民的話說:“因為世界最高領導人與我們村莊有血緣關係,我們感到很自豪!”

   另一媒體記者的文字尤其煽情:“近日聯合國新當家潘基文的老家風水備受矚目,其堂兄堂弟自豪地把運氣歸功於附近一座山,該山乍看如同一隻展翅欲飛的仙鶴。當地老鄉更感慨‘幾百年來,老人們都說這裏會出個偉人,現在終於夢想成真!’”更有甚者,滎陽潘窯村一位70多歲的退休老教師,拿出一本“珍藏多年”的潘氏家譜,該家譜上竟清楚顯示“潘基文祖上出自滎陽”字樣雲雲。雖然在1556名村民中潘姓不到100人,這個小山村卻沉浸在一派喜慶的氣氛中,村民們為自己家族中誕生了“世界總統”感到掩飾不住的喜悅,素來平靜的潘窯村一夜間變得神乎其神炙手可熱!還有報道稱,“潘窯村人很激動,他們認定潘基文1700年前是他們的族人,說不定這位聯合國領袖不久的將來會來這裏尋根祭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