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大陸理財市場應關注5方麵問題

(2007-06-09 07:52:22) 下一個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9日在此間說,在當前國內證券市場發展趨勢比較好的情況下,中國理財市場的許多矛盾被掩蓋。這些問題現在可能看不出來,可一旦證券市場出現波折,造成理財產品嚴重虧損,這些隱患就可能暴露。


吳曉靈是在出席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的經濟論壇時作出上述表示的。在《規範理財市場、推動金融創新》的主旨演講中,吳曉靈說,理財市場是未來金融業綜合經營的交集,也是未來金融創新的重要領域,目前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監管法規、監管理念、從業人員理念、客戶理念等方麵,還存在不少認識不一致、亟需提高的地方。她認為當前應著重關注理財市場的五方麵的問題。

首先,商業銀行應該嚴格區分自營業務與代客理財業務的界限,銀行代客理財項目應徹底獨立於銀行所有資產之外。

第二,代客理財產品的法律性質應予以明確,其經營管理的理念應該統一。當前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在經營代客理財,在法律性質上應當明確,無論什麽理財品種都是信托委托關係。在經營管理理念上,應認真區分理財產品是私募產品還是公募產品。

第三,同一法律關係的金融業務應按統一的標準進行監管。按照目前國內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製,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監管機構都針對自己機構對同一理財業務進行監管,結果造成進入門檻、基金托管、費用、規模、營銷限製、收益分配、信息披露等規定不一,既造成金融機構間不公平競爭,又造成投資人概念的混亂。同時由於監管理念的不同,有可能阻礙金融創新、也可能放鬆金融監管。

第四,要注重理財專家隊伍的建設。目前國內專業人才短缺,許多客戶經理把代客理財等同於產品營銷,管理公司在投資方向上缺乏專業方向和特色,缺乏共同行業標準,這些都不利於資產管理水平提高和理財產品的開發創新。

第五,應妥善處理結構性理財產品增加信譽與理財產品的法律關係問題。吳曉靈說,理財產品是獨立於受托機構的產品,但有些受托機構為增強產品吸引力,主動認購理財產品一部分份額,並承諾在客戶本金受損失時會優先用這部分進行補償,這實際上是給客戶一個“最高止損點”。但如果受托人破產,受托人基金份額是否應獨立於受托人其他財產之外,目前的法律關係尚待明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