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觀點

(2007-01-25 16:43:55) 下一個
一個本人原創的新觀點,
中國文化的最盛期是春秋,戰國;也就是合久而分的時候。秦的統一中國,書同文,是對這個文化多元性的最大打擊。最近10年,從荊州挖出不少有價值的古代文獻。比如郭店的楚簡,其文物價值不亞於以前挖出來的曾侯乙編鍾,而文化價值則更顯著。朱邦複先生言,文字乃文化的基因。以此種觀點觀之,消滅六國文字,把六國貴族(文化人的基本組成)趕到鹹陽集中,固然實現了思想統一,然而對中國文化的多元性的打擊是致命性的。現在我們能讀郭店楚簡的就沒有幾個,楚國文字的丟失如同人類基因傳承斷裂一樣的可怕。

觀察歐洲,希臘是城邦國家,類似於我們的春秋戰國。羅馬帝國類似於秦漢。但是中國文化的凝聚力太強,即使在國家處於分裂的時候,也難得出現多元的文化。這或許可以歸結到郡縣製度的危害。熊十力先生對此有論述。

歐洲的文化多元造成新文化的層出不窮。而中國政治上的大一統造成思想高度統一。中國古代實際上沒有封建製度。沒有延續幾百年的貴族世家。這使得文化創造和傳承的困難。

新文化就需要多元化。所以現在以某種思想統一全國人民思想的做法正是以前中國的特色,這是極為有害的。

新文化的創生,一般不可能出現在和平和輝煌的年代。而需要大的動亂。動亂的時候,人們無法過安逸的生活,這樣,思想裏麵才會有一些跟提高物質生活品質無關的因子出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