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流浪的心靈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載: 看了離家出走的話題,勾起我的回憶。

(2012-12-30 20:34:52) 下一個


來的都是父母這一方,聽到的也都是父母這一方的話。

我在13到20歲之間情緒撥動的非常厲害。現在如果總結原因的話,大部分應該歸咎於生理變化,也就是體內激素分泌不同於兒童期造成的。我想這個類似於產後抑鬱,體內荷爾蒙水平突然升降。外在表現也類似。我那時候會突然哭泣,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可憐的人,沒人關心我;過幾天又突然興奮,覺得自己的生命真有價值,前途無量。經常是父母的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就能讓我的情緒忽然變壞,衝他們大喊大叫,非要說出傷害他們的話才能解氣。還不解氣就摔門,再不行就跑出去遊蕩,很晚才回來,然後關上房門小聲哭泣。當時的感覺就是壓抑。後來看過不少青春期心理學的書。書上說壓抑感是青春期抑鬱症的最大原因。我沒有嚴重到抑鬱症,因為我的社會功能沒有退化,比如上不了學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其實啟不了什麽作用的。所以我不認為孩子忽然變的象刺猥是家長以前太寵愛的結果。我覺得不論家長在孩子是兒童的時候怎麽對待他,他都有可能變的瘋狂。青春期的這種混亂局麵出現不一定是壞事。一些一直很乖很平靜的孩子,到別人都不折騰的年齡了才開始折騰的歡,還有些孩子青春期後置,結婚有了孩子了卻出現青春期判逆。那樣更糟。

我覺得家長能夠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最大限度的管住自己的嘴。我上麵說大部分原因是自身,剩下小部分原因是父母造成的。尤其是母親。我的母親,她怎麽那麽能嘮叨呢!這些嘮叨象小飛蟲一樣無時無刻不圍繞在我身邊,我無處可藏無處可逃,隻有一個念頭就是逃離。我把房門關上她推開闖進來接著嘮叨。我真想把她的嘴貼上膠帶可惜這是空想。那麽我能做的就是離開家安靜片刻。這種感覺其實和夫妻吵架後,一方離開家去轉遊一樣。

我當時就和媽媽說過,希望你別這麽嘮叨。她的反應是:我嘮叨了嗎?我感覺這是家長的經典反應。家長反複訴說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嘮叨,這些話其實早就被她自己說過多少遍了。孩子聽了開頭就能接出下句來。家長也覺得冤:我嘮叨了這麽多遍,你不還是不聽嘛!你要是聽我的話去做了,我一定不反複嘮叨!這種想法其實是家長在依賴著孩子。換句話說,家長的情緒依靠孩子來改變。她沒有意識到,情緒要由自己負責,通過嘮叨別人來緩解內心的焦慮,增加些安全舒適感,是你這個家長不願承擔責任的表現。你不想照顧或者叫正視自己的焦慮,你希望通過孩子的表現來讓你心安,而這樣的希望往往是要落空,於是越發的嘮叨。

我後來聽到過一位女士谘詢心理醫生。她抱怨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她瞪著眼睛問醫生:"我女兒太不聽話了!你總替她說話,說她正是青春期要我這做老媽的理解她。可她怎麽就不想想,她老媽也處在更年期呢!她為什麽就不去理解理解我!"醫生慢條絲理的回答:"那麽我想請問你:是你經曆過青春期,還是你女兒經曆過更年期呢?!"

當父母和孩子都處在焦慮的境地中,誰takeinitiative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個角色通常是父母。因為父母比孩子多吃多少年的鹹鹽。父母沒資格要求孩子去照顧他們的情緒。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體貼父母的難處,父母何曾體貼過孩子的痛苦呢?有幾個父母能夠準確的說出孩子為什麽痛苦?他為什麽有離開你的念頭?他一會是大人一會是孩子,他遊走於幾個極端之間,他的生理心理正經曆著巨大的變化,你為什麽非要在這個時候和他叫勁呢?

我當時的同學中,幾乎每個人都在抱怨父母。我知道這不公平。條件有限父母已經做到他們這個水平的最好狀態了。但這不是要孩子認可的理由。我照會鏡子,耳邊立即響起嘮叨:"照什麽照!整天就知道照!還不趕快練琴!",然後從鏡子說到頭發,從鍋鏟說到鍋蓋,一年多前的某次表現不好都要再扯近來說一翻。多年以後我發現,這種關係真的象夫妻,我媽在那一刻,內心把我當成了她丈夫。而我的心理年齡還沒成熟到可以負責她的情緒。我媽媽不是最糟糕的,實際上她比大多數我同學的母親要好。有的母親見到女兒照鏡子,愛打扮,立即叫喊:"想男人了嗎!"我還記得我這個朋友在訴說的時候眼裏蓄滿了淚水,咬牙切齒的說,一旦能離開家,絕不再回到父母身邊!

奇怪的是,當我走出青春期成為一個大人以後,我母親也停止了嘮叨,又恢複了我小時候她對我的樣子,很慈祥很寬容。

我現在也做了母親,雖然我體會到當母親的萬般辛苦,但這些以往的經曆能讓我不斷提醒自己,盡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用她能接受的話和她交流。我女兒現在就能看出來,她到了青春期也是個能鬧騰的。
<本文發表於: 相約加拿大:楓下論壇 www.rolia.net/f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