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張翎的<空巢>

(2008-05-08 10:40:40) 下一個

網上讀了張翎的<空巢>,覺得很過癮。寫得很精彩,風格上有象張愛玲處,但以為張愛玲的文字偏些冷凝和含蓄,張翎的文字則多些空靈和飄忽,雖然兩人都將世事的冷暖寫到了極至。

英文教授何淳安老年喪偶,生活中出現空巢。現居加拿大的女兒田田飛回北京,為其找保姆,找來了個奇烈女子趙春枝。然後,故事走筆於田田在加拿大和“後備役”秦陽間的糾葛和何淳安和趙春枝之間的曲折。跨越時空,每個人都有故事,人心裏藏著許多褶皺,卻也不都是機關,時有真情流露。基調是冷色,上麵織著或明或暗絲絲的暖。妻子李延安的病和死, 何淳安的老,秦陽的可憐和無奈,春枝的離異是冷。春枝的聰慧,何淳安內心的‘解凍’,秦陽和田田最終修成正果是暖。人世間關係複雜,其中的一種是互相利用。可是,能被人利用總好過全無用處 ─何淳安語。 父女都走上了“被人利用”的路,世界上又多了一些溫暖。

張翎是講故事的高手,她很善於把曆史和現實連成一片,不同人的故事

看到一片采訪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以為說得極是。

作為一個從中國大陸走出來,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作家,張翎的創作被貼上了“移民文學”的標簽,看到這個名詞,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曾經風靡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理所當然地將“文化衝突”作為這類作品的共同主題。而張翎在解釋她的創作時說:“從老一代移民到他們的後代,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初是落葉歸根,後來是落地生根,到現在,應該是開花結果的時候了,所以,我要在‘文化衝突’的這個舊瓶裏裝上新酒,讓讀者從作品中感受到中西文化中共通的東西。” 

有人評價說張翎的小說已經沒有了鄉愁,用張翎自己的話說就是:“不管東西南北,覺得哪裏好哪裏就是家;任他黑白黃棕,覺得什麽人好就找什麽人。”的確,張翎小說中的人物有的從中國走出來,生活在白人的世界裏;有的從西方走入中國,試圖去理解古老的傳統。不管怎樣,不是把自己放在與環境對立的立場上,而是將自己融入周遭的氛圍之中,尋求與環境、與周圍的人相協調的生活,在不同的曆史背景下追求著真情與真愛。感情是小說曆史、人物的載體,文化、思想的衝突是暫時的、局部的,是一種表麵現象,共性才是永恒的主題,她要表達的,是她對遠遠大於她自己生活世界的那一部分天地的終極關懷。

 

穿插開來,又連在一起。讀她的小說,獲得不少寫作方麵的啟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衣帶漸緊終不悔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張翎也是我喜愛的作家之一。我讀過她近年的多部作品,每一部都能深深地打動我的心,常常是閱讀後回味再三,或者忍不住再看一遍。特別推薦《塵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