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賽巴巴開示(二)——心念的次元  

(2011-08-09 06:05:19) 下一個
心念為什麽如此善變和難以捉摸?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我們能夠使它緩慢下來或者“定”下來嗎?什麽是它的真實本質?心念究竟是什麽,它由什麽東西組成的?我們能否把心念改造成為一個旁觀者?這些問題,不僅為求道之士所關注,就連普通人也想知道它的答案。約翰.希斯洛博士是巴巴虔誠的信徒,他與其它幾位信徒就上述問題 ,直接請求至尊巴巴的開示。這是他們既親切而又具啟發性的麵談。我們特地錄下關於這方麵的討論,刊登於下。   希斯洛(以下簡稱希):我們坐著的這部汽車,有它本身的本然因素,這些因素本身,沒有所謂善與惡。它在奔馳時,它有速度和動能。以此類推,什麽是心念的本然力量?   賽:心念不具任何力量。唯一的力量是真我的力量。實在的,心念是不存在的--沒有心念這回事。陽光照在月亮上,使月亮發光。我們所看到的是月亮所反映的陽光。我們所認為的心念,其實是真我照射在心上的反光。實在的,隻有“心”而已。人們把那反光看作是心念,這隻是一種看法,一個概念罷了。隻有太陽和月亮這兩種物體。(反光不是另外的第三物體) 此外,不能把心念和汽車相比。汽車有形象,因為心念本身並不存在。我們不妨把心念看作是由交織著的欲望所形成的產物。真我照射著心,它不管此心是否純潔。倘若此心是淨化了的,而其最強烈的欲望是神,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希:現在,我的心念和才智在‘動’,姑不論它們的品質是細微還是粗重的。巴巴說,那唯一的力量就是真我的力量。那麽,為什麽我看不見真我 ,那個在當下通過心念--才智這項組合,而在動的真我?   賽:明心見性的種種障礙,通過靈性的修持被撤除後,你就能夠看見清淨不垢的真我了。真正的修行不隻是盤著腳冥想而已。冥想是持續性的參禪:這個我,究竟是誰?什麽是愛心,什麽是無情?冥想是去靜思修行的原理,是去找出適合自己的法門;來實踐巴巴的教誨等等。   希:我的信念如此強烈,以致它已經融入了我的生命中。這個信念就是:   生命是一體的,其它生命和我是一。真我就是那個“一”,它就在當下。 而我的修行從未間斷過,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麽我沒有“我即眾生”的體驗。   賽:你的“萬物一體”的信念隻是一種想法、一個念頭而已。你對它尚未有過體驗。譬如,你的妻子胸痛,你也胸痛嗎?若不,哪來的一體性呢?你必須能體驗到生命的一體性;若沒有體驗,它便隻是一種想法或一個念頭而已。   希:那麽,就請Swami 開示關於體驗這回事吧!假使修行和信念不能讓人體 驗到生命的一體性,那麽,要怎樣才能夠有所體驗呢?   賽:如果能夠持之以恒去修行,就不需要采取其它特殊的方法去獲得“一” 的體驗。正如我們大家都在這輛汽車內,我們所要關心的小心是駕駛。時間到了。我們便會抵達阿南達坡。同樣的,正確和持之以恒的修行,也一樣在機緣成熟時,讓人真正體驗到“一”這種體驗很自然會到來。   希:Swami,告訴死神等到方便的時刻才駕臨,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看待死亡呢?   賽:最奇妙的事莫過於讓我們覺得自己不會死。花朵燦爛地開放,散發著芳香,接著便凋謝了。而人呢,卻在大限來臨前拉長了臉。他應該像花朵那樣,在死亡之際做些善良光明的事。要牢記住兩件事情:死亡和神。要忘記兩件事情:別人對我們所造成的任何傷害,和我們所施予別人的恩惠。因為記住這兩件事情會招致未來的果報。因此,若讓它們存留在腦海裏便會成為來世界。凡是我們所思想的,或存留在心中的,都會讓我們嚐受 到它們的效應。當然,應該時時牢記住死亡,這樣會使我們多做善事,避免作惡。   希:據說,心念是危險的,這是什麽意思?   賽:使人解脫或產生束縛的,是那相同的心念。心念好比一條蛇,有尖長的毒牙。一旦抽取出毒液後,這條蛇便沒有危險了。同樣的,當欲望消失了,心念的危險性便不存在了。   希:但是,常言道:心念是諸多煩惱的根源。   賽:煩惱來自欲望。   希:如此說來,人應該控製他的念頭?   賽:念頭和欲望是不相同的。念頭的本身並不是欲望。隻有追逐外物的念頭,才是欲望。因此,先有念頭,後有欲望。但是,並非每一個念頭都是欲望。烏雲帶來雨水,但是,也有不灑雨的雲。神恩有如雨水中的點滴,雨點匯合後,成了洪流。如果對神有著強烈的渴望,即使是壞的念頭,最多隻是一閃而過,不會在心中留下痕跡。以神為目標的欲望會帶來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明辨是非的智慧既不是心念,亦非念頭。智慧直接來自真我 ,它是真我的力量。   某訪客:我們要怎樣去應付因猜忌、憎恨和懶惰而產生的惡念。   賽:抗拒或對抗惡念是沒有用的。如果受到壓抑,惡念就會像被收服在竹籃中的蛇,它會在你的意誌消沉時趁機出擊;情形就像藍蓋鬆脫或打開時,蛇便伸出頭來。克製惡念和衝動的辦法,是要具有事奉神的念頭、和善知識交談以及正業和正語。正業和正語會把惡念埋葬掉。惡念或衝動有如心念裏頭的種子。如果在泥土裏埋得太深,它們便會腐爛。正念和正業會把惡念深埋,於是惡念便隻有腐爛一途,不可能萌芽了。   希:Swami 當念頭擾人時,我便說道:“Swami 這是禰的念頭,不是我的。” 那如潮湧一般的念頭便消失了。   賽:這是對的。當你那樣想的時候,"自我”(ego) 便不存在。這是捷徑。   希:Swami,心念究竟知道些什麽事情?心念有許多知識,但是,它真正知道的是什麽?   賽:心念什麽都不知道的。所謂的教育隻不過是書本上的知識。知識與哲學必須攜手並進。哲學不是宗教,宗教是去愛神。宗教是以誦念神名、誦唱巴讚、善念和與神合一的欲望來培育的。天人合一--正如泡沫破了,發現它自 己就是整個海洋。哲學的思考產生意誌力,知識是毫無用處的。   希:Swami,在西方,人們認為意誌力是天生的某種品質。   賽:意誌力來自哲學思維。意誌力是真我力量的直接體現。   希:在西方,人們非常重視心念。他們認為,除非一個人能培養敏銳的心念,他的一生便不會有所成就。譬如,我必須有培植心念的本事,使我能接受教育,可以賺到旅費前來看巴巴。   賽:你來看巴巴是因為你的心而不是你的心念,可不是嗎?認為心念是存在的這個觀點,直到某個階段為止,是有用處的。例如:大學啦、科學啦,諸如此類等東西。但是到了某個階段,科學落伍了,便由哲學來主導。這時候,所運用的是心而不是心念。前幾天,有人以鏡子為例:當你離開鏡子越遠時,影像就跟著愈來愈小,雖然事實上,影像根本毫無改變。世界的情形正是如此。一個人朝向了神後,而他對神的愛心愈來愈強烈時,世界就往後退,看起來愈來愈小,直到完全消失為止。實際上,隻有心而已。   希:認為我們是在這個世界上活動,各人有各人的“個體意誌”,並且是與他人有別的生靈的信念--產生這種幻覺的原因何在?   賽:整個幻像、所有事件產生自“我”的這個意識。去認同"我就是這個身體”,一切煩惱便接踵而來。既然心念編織了認同身體的羅網,那麽,心念便得回過頭來,通過參究、明辨和舍棄去尋找個人的本來麵目。   希:Swami說過,心念不一定是危險的。然而,我卻目擊了心念所造成的種種煩惱,它似乎是非常危險的。   賽:隻要心念不去和身體的感官糾纏在一起,它是不會帶來傷害和煩惱的。譬如,心念想到了電影院,無妨。但是,如果心念驅使身體把它帶上電影院,它便牽涉在劇情、人物、情緒、概念之中,如此一來,寧靜便喪失了。心念絕對不能與身體的感官打交道。身體的感官隻能基於身體的需要而勞作。心念應該從事精神上的五種理想:真理、專注、寧靜、愛心和福樂。隻要心念所進行的是上述的活動,一切便不成問題,而個人就快樂安祥了。體能活動具有“潛在溫度”:例如呼吸加速,體溫便上升。要是把受溫度影響的物體放到火裏,火便燃燒得更加旺盛。物以類聚,受溫度影響的東西可以放在另一個受溫度影響的體物中。心念沒有溫度,神也不具溫度,因此,心念和神可以互相融合。   希:Swami,如此說來,心念的定義是什麽?   賽:從自我到智慧這整個體係,姑且稱之為“心念”。   希:每當有重要事情需要處理而又不能集中精神時,我便連忙重複地念:“ Sai Ram,Sai Ram” 。這樣做對嗎?   賽:對的。   希:在閑空時,應該把心念集中在什麽地方呢?   賽:在兩眉之間,那是濕婆(Siva) 的慧眼之處。   希:念頭不斷湧現,幹擾了注意力。要怎樣才能減少思想呢?   賽:思想的習慣早已養成,已是積重難返了。即使把它戒掉,它還會掙紮一段時日。情形就像電風扇,關電後它仍舊繼續轉動。但是,念頭是可以改變的。一串念頭可以取代另一串念頭。最佳的方法是把那串念頭轉移到修身養性這一麵去。感應到神的引力是自發性的,那是回過頭來朝向自己的來處;其它一切誘惑都是你自己造成的。黃金和鑽石水缸裏的魚,對黃金和鑽石不感興趣,它隻希望能重返海洋。人離開了家,而現在卻淪落至受困在身體裏;他的本然性質是神,是喜悅的海洋,是羅摩(Rama),是具有吸引力者。 聖靈吸引著我們。羅摩是神,是人格化的喜悅海洋。每一個人都想親近祂, 眼望著祂。   希:Swami,既然如此,假使一個人朝向內心去追溯念頭,直到它的來處,並且觀照念頭的源頭,他或許有可能使心念平靜下來嗎?在世俗事務這方麵,念頭不僅是必須的,也是實用的。但是,在不必思想時,心念總愛胡思亂想;要是心念能平靜下來,便好多了。   賽:這其實是錯誤的途徑。心念的本質是不安定的,它好像老鼠一樣,總要找一些東西來咬;或像隨時準備攻擊對方的蛇。心念是閑不了的,它總愛找事情來做,這是它的本質。即使平靜之時,心念也像孔雀開屏時的羽毛,似乎不停地在震動著;它又像白楊樹上的葉子,即使在無風的早晨,看起來也在那裏顫動一般。心念的本質是“攀緣”。所以,對待心念的正當方法是引導心念去從事正業、正思維、修持聖號等有益的活動,而不讓它做出有害的事情和行為,或思想不善的念頭。這樣,即可以滿足心念攀緣的自然傾向,又能使它遠離不良活動。另一個使心念遠離不良活動的好辦法便是工作。人天生要勤勞工作,如果人勤奮的參與事奉神的某項活動。心念便沒有時間去胡思亂想了。在勞作之餘,要繼續修行、或打坐,或念聖號,或看聖賢書或與善知識交遊等等。一個人也許覺得獻身於神明很是困難,但是人人皆獻身於時間,而時間就是神。人的壽命一天天地減少,而人就這樣把生命交給時間;時間征服了你的生命,而那時間便是神。因此,首先是工作,而後來是智慧,有了智慧,而後有愛。因此,工作就是愛或工作就是神的那一天,遲早會到來。   希:但是,Swami前幾天說過,如果心念平靜而敏銳,那麽,Swami或許會進入我們的心中來和我們交談。   賽:如果渴望能於Swami會談心切,那麽心念自然會足夠平靜,使Swami可以前來交談;但問題卻是,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缺乏那顆殷切的心。   希:緬甸很重視佛陀來用靜定心念的法門。Swami 必定有更好的法門吧?   賽:佛陀的數息法是在靜坐前幾分鍾使用的。使心念平靜,沒有更好的辦法,它隻有一個方法。在靜坐時,時常出現的一個問題是“要坐多久”。它是沒有答案的。它也沒有固定的時間。靜坐其實是一整天的事。太陽出來了,陽光普照。太陽和陽光之間有何差別呢?   希:Swami,它們沒有差別。   賽:同樣的,一切都是神。念頭,心念全都是神。所以,應該視所有的念頭為神。   希:但是,Swami,我對於如何使心念平靜下來,依然束手無策。   賽:實際上,心念是不存在的;問題隻是你的欲望。如果神是你的唯一欲望,就不會有問題了。   希:在靜坐時,總是雜念紛飛,難道不必先把心念平靜下來,以免幹擾靜坐嗎?   賽:是的,先要使心念慢下來,達到某個階段後,它就一念不起了。如果靜坐的欲望是要達致天人合一,心念很自然地會逐漸平靜下來。不需要任何方法,不要太過著意。天人合一的這個欲望不可過於強烈,也不可貪快。即使是對神的欲望也一樣會太過倉促,過於偏激的。趁早出發,小心駕駛,平安抵達。你可能會過於懶散。最初快、後來慢是不好的。整個過程應該在平穩中進行。   希:通過心念而來的念頭,它們是物質嗎?   賽:是的,它們是物質,凡是物質都不會持久的。   希:念頭從哪裏來?   賽:它們來自食物和環境。如果你吃的是健康素食,而又隻有向善的欲望,那麽,隻有善念才會到來。   希:念頭往哪兒去了呢?   賽:它們沒去哪兒。因為念頭不是通過心念而來的。心念往外攀緣而和妄念糾纏在一起。如果你渴望的是神,心念便不會往外跑了。但最好不要有“要排除念頭”這個問題。最佳的辦法是把每一個念頭都看作是神。如此,便隻有“至善的念頭” (God-thoughts)才會出現。   希:Swami說,真我的力量是無窮的,可是,心念卻令人覺得它是一股無情的力量。   賽:心念是靜態的,但看起來好像動態似的,那是由於真我之光照耀著它。有時候,它看起來比真我更具威力。在本質上,鐵並不熱,它是涼和靜態的。把鐵放在火中,鐵是否因燃燒而放熱呢?不是的,那是鐵吸收了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是鐵吸收了熱量。炙熱的鐵,看來比燃燒的煤還要熱。   希:心念的傾向是策劃。這該是錯誤的活動吧?   賽:在世俗的生活中,個人先擬定計劃,然後再按照計劃實行。你必須以一顆純潔的心去做,不可傷害他人。然後,自發性的聖潔念頭會突如其來的閃現。這種神聖的衝動會持續下去。   某訪客:我要怎樣去分辨什麽才是正念呢?   賽:在道場(Ashram)時,你可問Swami。如果在美國,你可以通過祈禱,從中取得答案。你要以超然的態度去探究,半個小時後,你便能得到答案。如果你已經知道什麽是對的,便不要問,要去做。這就是信心,是神的力量。把一切人際關係放下來。隻去問工作是否對,不要管牽涉到誰?   希:Swami 說遠離心念,那是什麽意思?   賽:不要去追隨它。   希:怎樣的心念活動,才是妥善的?   賽:首先,去分辨何者為善,何者為惡。如果是善的,就去做使你有成就感的活動。要是你不能肯定,則什麽都不做,直到你肯定了為止。   希:一切唯心造的說法使人困惑,究竟是誰的心去造?   賽:是心念去造。   希:但是Swami,那怎麽可能呢?是我的心念製造了戰爭和它的恐怖嗎?我並沒有這樣做呀!   賽:當你想到世界,世界便為你而存在;當你不去想它,它便不存在了。   希:當我不去想這個世界,它便不存在於我的意識中!難道戰爭的存在,也完全視我意識而定嗎?戰爭有一個開端又怎能說那個開端完全是我的心念所造?   賽:以你目前的階段,你是難以理解的。隻要心念還存在,便不能清楚地明了心念以及它的活動。念頭靜止時,心念便不存在。心念隻是一束束念頭。不要跟隨念頭,那麽世界便不會為你而呈現。現在,你的念頭跑到美國去了,去牽掛那邊的事情。它們僅是念頭而已。如果你跟著念頭跑到美國去,心念便把那邊的世界呈現在你麵前。   希:Swami 的意思是,個人應該隻作見證,去觀察心念生滅的過程,不要去管它們?   賽:確實是這樣。當心念滅絕了(意思是,不用思想而是直接觀照),你便對世界的創造過程一目了然。一切都是神,隻有神而已。擁抱祂,緊緊地擁抱祂,那麽,心念的問題便自然會得到圓滿解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