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評《金賽性學教授》:性可衡量,愛無法衡量

(2005-03-09 21:58:24) 下一個

 




雖然《金賽性學教授》的電視廣告很少,我還是很快就注意到了。作為一個社會學的學生,如此大名鼎鼎的性學家,怎麽會不立刻注意到呢?恰巧假期來拜訪的一個“同門”老同學已經看了這部電影,並且評價為他今年看過的最好的一部。又恰好一個“同好”也慕金賽之名,相邀去看。這部電影隻在有限的一些小電影院播放,我們又正好趕上那個影院出了線路問題。直到這個周末,我才總算有幸一睹。

說起《金賽性學報告》,恐怕在美國也是無人不曉吧。金賽,這個哈佛畢業的生物學教授,在研究蜜蜂幾十年並做出不菲成績的時候,忽然轉而獨創先河的開始了對當時美國人性行為的社會研究, 並以1948年出版的《人類男性性行為》給美國文化帶來了一種革命性的改變。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就是金賽教授從開始教授印第安納大學的婚姻課程,繼而開始以獨創性的“個體采訪”研究性行為,取得成功,直到逝世之前收到指責、攻擊的經曆。

令我比較意外的是,一個關於學者作社科研究的影片,也可以拍得如此具有可看性,有轉折的情節,有個性鮮明的人物,還有不少幽默之處。究其原因,金賽的個人生活經曆、想法的萌生、觀念的轉變都被導演很好的熔合在故事的發展中。

性,一直是一個常常被人們掩蓋、隱藏或是被醜化、令人覺得難以啟齒的話題,可它又是任何人類個體生活體驗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在影片鋪墊時代背景的情節中,新婚的學生跑去找金賽教授谘詢,可女生卻不知道嬰兒是從哪裏生出來的,擔心避孕套會導致疾病,更是對一些基本的性行為一無所知。性知識課上,“老頑固”更是拿性病的圖片來嚇唬年輕人,並且把性的欲念描述得極為汙穢,要男生們用數“PETER”(就象我們數羊一樣)來平息自己的欲念以求安眠。

事實證明,金賽教授的研究解除了人們心中的很多疑惑,幫助了人們從整體上理解到人類個體的最重要的生活體驗的一部分,了解到人類本身人性和動物性的結合。我印象很深的一點是,金賽教授強調,所謂人類性行為,沒有“正常”和“不正常”的行為之分,隻有“普遍”和“罕見”的行為之分。這也是金賽的研究成功的一個關鍵,就是“NONJUDGMENTAL”(不帶偏見)的看問題、做研究。

當然如此激進的觀念自然會引發社會的反彈,因為它自然超越了當時道德規範、價值觀念的界限。金賽臨死之前,他出的第二本報告《人類女性性行為》招致無數傳統倫理衛士的謾罵、攻擊,他也很快失去了研究資金。這時一個50多的女人給他講述了自己的經曆。她因為發現自己喜歡上了一個女同事卻不敢承認、麵對,而逐漸飲酒上癮,原來擁有的東西(家庭、孩子、金錢、事業)統統丟掉。但是當她讀了金賽報告之後,她意識到自己的感情並不是變態和畸形的,更不是她一個獨有的。她終於鼓起了勇氣,向她的女伴表白,才發現對方也有同樣的感情。她們生活到了一起,並且終於了解到幸福生活的滋味。導演特意用這樣一個情節,讓我們從個體的角度去體會金賽的研究和它引發的觀念革命對人們的生活有怎樣的衝擊和怎樣的推進。

影片裏另一個令人回味的觀點就是,性可衡量,愛卻無法衡量。金賽個人觀念不斷改變,也不斷在研究過程中進行“自我體驗”,比如和自己的學生發生同性性行為,比如鼓勵自己的妻子體驗婚姻以外的單純性嚐試,以致後來更為極端的讓他的研究小組進行“換妻”試驗。難能可貴,他的妻子足夠開明,兩個人的感情還曆久彌堅,在他生命的末年,讓他格外感喟這份感情的可貴。而他的研究小組的成員,卻因為“換妻”鬧得差點兒婚姻破碎。金賽開始反思,這才從未更深刻的意識到:the basic question of where sex ends and love begins is something that can never be completed answered by science (關於性止於何處、愛始於何處的基本問題是無法用科學完全解答的)。

一個小小的花絮,我看完電影,發現很多中老年的觀眾,當然,看起來都比較“知識分子”的樣子。Ryan卻有不同的發現。他說怎麽觀眾那麽多同性戀。我說你怎麽看出來的。他回答,他們都挽著手,連上洗手間都拉著手啊!

又及:很高興看到《金賽性學教授》提名金球獎男主角提名,雖然落選也是不出意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3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