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創業黃金期:掌握“三筆錢”和“六三一”原則

(2007-01-02 03:26:02) 下一個
30創業黃金期:掌握“三筆錢”和“六三一”原則
2006-5-19  來源:《30雜誌》 作者:吳廷勻


我一年大概要來回中國大陸十五趟,這不包含我要把台灣品牌推薦到像泰國、紐澳、新加坡這些東南亞的國家市場,但是如果要問我說在哪裏創業最好,我還是要說台灣是創業的寶地。現在大中華經濟興起,很多人都想要到對岸去創業,但現在中國大陸已經不是小資本可以創業的地方了,你到中國大陸去可能是要玩一個大資本的遊戲,對很多想要創業的朋友們,其實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夢。



  創業的時代來了



  其實30歲是一個人生的
瓶頸,這個年齡大概已經工作七年到八年,對職場有一定的了解,但現在的工作是你可以一直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直到退休的嗎?所以人生上了30歲之後,就要開始去思考現在所做的工作,是不是你未來一輩子的人生事業了。



  舉日本的例子來作借鑒。日本企業之前講求的是終身僱用製,但在這樣的神話被打破之後,現在的日本企業甚至變本加厲,要求員工提早退休。於是員工可能到45歲時,就會麵臨被迫退休的命運。



  45歲被迫退休的時代來臨,可是那正是你人生的精華時期、正是你子女要用錢的時期、正是家庭經濟負擔最重的時期,那個時候卻告訴你必須麵臨退休。台灣以後就是這樣的時代,所以人人都要思考所謂的人生二次曲線,那種可以一份工作做到退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你應該要種下一顆創業的種籽在你心裏。



  “三筆錢”和“六三一”原則



  很多人想創業,但又不敢創業,因為怕風險。你所負擔的不但是財務的風險、機會
成本的風險,另外還有付出生命的風險(你的青春歲月)。但這風險真的很高嗎?幾乎人人都買過股票,台灣一個證券戶平均投資130萬元在股市裏麵,可是投資在創業的資本額平均卻隻有80萬元。散戶買股票可以賺錢的隻有3%,但是你自行創業的成功率卻有20%的機會,三年之後仍舊能存活在市場上。如果加盟創業那就更另當別論了,三年後仍存活在市場的機率高達八、九成以上。



  我們之所以不敢創業,是因為沒有做好資產配置很多人一開始就把所有資金投入創業,其實創業是跑馬拉鬆,不是跑百米,很多人以跑百米的精神去創業,才會造成創業的風險變高。如果你做好資產配置,懂得去算所謂“人生的三筆錢”,風險是可以控製的。



  第一筆錢是“安家費”,也就是留下一到兩年的家庭開支;第二筆錢是要把“老本”留下來,可以用在儲蓄或穩當的投資上,如績優股、房地產或基金;第三筆錢也就是扣除以上兩筆錢之後,可以稱得上為“閑錢”的錢,這筆錢才可以拿去投資創業,如果賺了可以提早享受人生,如果賠了也不會立刻影響到
生活



  另外,針對創業的資金也要做好管理配置,把握“六三一黃金比例”:將資金分為十等分,其中六等分放在開辦成本、三等分放在營運費用、最後一成則是緊急準備金。



  同時一定要寫營運計劃書。營運計劃書不是寫給銀行看的,是寫給你自己看的,因為這是在做沙盤推演,把所有會碰到的問題預先想過一遍,做好萬全的準備,而不是想到什麽就馬上去做,直到把錢花完才怨嘆千金難買早知道。



  30創業黃金時代



  30歲創業剛剛好,同時也是創業的顛峰時期,因為30歲是一個黃金的年代,正好累積了創業所需的三項資本:金錢資本、曆練資本、管理資本。30歲從大學畢業算起已經工作了七、八年,因此也存了一筆錢,如果家裏又支持提供資金的話,其實是一筆很優渥的創業資金。同時,由於在職場工作過一段時間,學會了如何當一個員工,就可以當好一個老闆,已經淬鍊出一定的管理能力。當這三種資本都聚集於一身,就是創業的最佳時機。



  比起其他年齡的人口,30歲在創業時有一項獨特優勢,就是積極的態度。30歲的人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因此很有衝勁、懂得主動出擊,並且反應力強、學習能量旺盛,不像40、50歲的人,比較保守且是守株待兔的態度,欠缺執行力也不容易傾聽學習。然而相對的,30歲在創業上的弱勢就是容易躁進,因為心太野、太衝而經常眼高手低,不服輸的個性也容易誤判市場情勢。



  麵對成敗做好準備



  因此,30歲第一次創業的人,一定要做好資金配置的工作,看管好自己的資本額,並且透過專業的諮詢擇定創業的產業,同時擬好營運計劃書之後,就要有恆心,務實、專業地操盤下去。而在30歲就創業成功的人,一定要學習“守成”的功夫,不要因為一點甜頭而又躁進、擴大投資,任何下一步的投資,都還是要從資金配置、專家諮詢、營運計劃書的程序來穩紮穩打。



  此外,如果你在30歲慘遭創業失敗,第一要學習的就是與失敗共處,一定要反省自己所有錯誤的步伐,並且要學習在情勢不可為時便設定停損點。根據我多年的輔導經驗,許多年輕的創業失敗者,普遍是因為缺乏管理能力,也就是他們在本業、專業上很厲害,但是欠缺企業管理的知識和技巧,像是成本控管、人事領導、產業經營等,因此這時要累積企業管理的能力,以備東山再起。



  名詞解釋:資金配置“六三一黃金比例”



  六成開辦成本:店麵租金、裝潢、生財
設備如桌椅、冷凍櫃等,總括為開辦成本,是創業耗資最大的部分。



  三成營運費用:大部分店舖是慢慢加溫的,所以會產生所謂的虧損期,尤其在創業的前半年,因此應保留虧損期的營運費用。



  一成緊急準備金:針對生財設備的損壞或不敷使用、天災帶來的破壞等等,一定要留下緊急準備金應變,預防意想不到的開支。



  人物簡介:



  李培芬,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著有《開店秘笈》、《台灣加盟連鎖產業國際化經營模式調整之研究》、 《連鎖時代》、《開店創業實戰秘笈財務篇》、《開店創業實戰秘笈風險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