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和諧社會

(2007-09-22 11:52:06) 下一個

                                                                  論和諧社會

        和諧,顧名思義,是平和、諧調的意思。和諧是萬物生存的重要條件。人 與人 之間需要和諧,人與自然需要和諧,社會更需要和諧。但是我們往往到了出現有衝突跡象時,才會重視和諧。其實社會就是衝突與和諧的一個協調體。縱觀中國曆史,從四千多年前的三炎五帝時代開始,中國的社會曆經了多少次衝突演變,每次衝突後都有一段相對和諧的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衝突是為了和諧。社會經過衝突、和諧這樣不斷的演變,才能進化到現在的信息時代。
        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各種矛盾就會日益顯現出來,到一定程度,矛盾激化就產生衝突。但衝突是在傷害、甚至摧毀現有的和諧基礎上,再建一個新的和諧。所以衝突是有代價的。曆史證明,有些衝突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給社會帶來大倒退。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新中國建立之後,黨內對於如何走社會主義道路,如何發展經濟產生了分歧,矛盾激化,於是文化大革命爆發了。也許發動者是為了消除黨內外的不和諧的聲音,但結果是,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被耽誤了幾十年,多少人家破人亡。所以,如何將衝突順勢引導,使之既不影響社會發展,又極小地傷害社會和諧,成為一大課題。
        今天的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現代化建設有了飛躍的發展。這些成就是在打破了三十年前的大鍋飯後,那種平均主義的所謂和諧之後,才發展取得的。這樣,許多矛盾就出來了。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貧、富越來越懸殊,東、西建設不平衡,醫療保健不如從前,下崗工人再就業困難等等。這些矛盾都是不可能徹底解決的,或者說,近期無法解決。而且隨著改革力度加大,矛盾有惡化的趨勢。正因為如此,中央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上做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試圖化解這些矛盾與衝突,以保證中國現代化建設能順利地進行,改革開放能繼續深化。這是非常及時的決定。
        和諧是美妙的,和諧社會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要做到真正的和諧社會,必須要從人的心靈做起。和諧、衝突都是表麵現象。表麵的和諧並不能掩蓋內在的衝突。人與人是這樣,社會也是這樣。隻有使人們心裏和諧了,他們做的事,說的話才會真正的和諧。
        我來美國十幾年,深感美國並不是什麽都好,有些可能不如中國。但有二方麵,我覺得很好,可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參考。
        一是使人們有宗教信仰。世界上的宗教林林總總,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等,有信仰總比沒有信仰要好。美國是一個建立在基督教上的國家,雖然政、教分離,但我們仍可以從生活中感受到宗教對這個國家的社會和諧所做出的貢獻。美國人普遍樂於助人,快樂大方,公正規矩,等等,這些多歸功於他們的宗教傳統。宗教是做人的心靈工作的,而從心靈發出的和諧是長久的、具體的。宗教使人在苦難時會有依靠,順境時更謙卑,宗教更教導人們放下自我,成就大家,放下名利,成就功德,那種境界,那種和諧的場所,是使人和諧的重要基礎。
         二是使人們有發泄管道。無論社會多進步,科學多發達,總是會有不足,會有矛盾。如果不把人們的各種不滿情緒有效地引導出去,日積月累,就會爆發衝突。在美國,這種管道很多,有電視節目可以 call-in 訴說,有廣播節目可以 call-in 聊天,還有報紙、雜誌、網絡等。通過這些管道,人們會把心中的不滿,甚至怨恨發泄出去,使心裏得到平衡。政府也從中知道施政的不足,加以改善,從而促進社會和諧。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希望中國能長得和諧,永續發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上取得巨大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