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雲

潔白,自由,居高臨下
正文

人生笑料

(2007-03-08 15:29:02) 下一個

寄到家中的廣告和網上都說,中國音樂團體在元宵節的前一天晚上來次公演。票價$130$100$90$70$50$30$20不等,停車費$9-$17。出於對中華文化的戀戀之情,很想到場熱鬧熱鬧;又聽說著名歌唱家蔡琴領銜,更想親臨現場一飽眼福。正趕上今年的元宵節又是兒子的生日,因此就更添熱鬧。兒子滿門心事想著他個人的生日計劃,選擇哪個餐館慶祝和怎麽玩個痛快,所以元宵節前的演出之事,遲遲未定。離元宵節還差一周,兒子突然放話了,也許是那天數學競賽選拔得勝使他開心,也許是選定了日本餐館慶賀生日是他得意,也許是討父母的歡欣,反正想讓兒子答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先生遞過來電話,催我馬上訂票。我一時激動,抓起廣告,照著電話號碼就打了過去。由於票價有疑問,我當即建議先生是否上網查一下,有個比較再作決定,他說不必了,錢的差別不是什麽問題,也就訂了。去之前,我還專門把錄像機衝足電,又為照相機準備夠了電池,設想能多拍一些精彩鏡頭。

 元宵節的前一天,天空還時不時得飄舞著雪花。國際文化交流劇院的入口處,人似山似海,堵得水泄不通,人們擦肩而過,緩慢向前挪動,和記憶中的趕廟會沒有多少差別。這時我才注意到,人群中有不少的白發蒼蒼的老年人,有個孩童坐在父親的肩膀上,緊跟在我的身旁,我唯恐擠著他。先生抱著小兒子,我拉著二兒子,隻擔心被來往的人流衝散。這種情形來美後還很少遇見。緩慢中使我有機會觀察了四周的人群,大約90%的美國人,10%的華人;多數是老年夫婦,一家三代,父母孩子,同齡做伴。這裏,既沒有“抵製”的招牌,也沒有“保衛”的感覺。美國人就是這樣的經濟實惠,寬容開放。不管是哪國的文化來了,都願接受,就有人看,這叫樂意花錢買享受。因為美國文化本身就是多國文化的組成體。對於國際文化交流的場麵,他們早已習以為常。

 遺憾地是劇院貼有“不準在演出期間錄像和拍照 ”的招牌,因此,我在家中的事先準備,隻好是前功盡棄。也罷,總不能違反劇院規定吧。也好,不拍不錄到可專心觀看演出。麵對這麽多熱情、好客、溫暖、友好和開放的美國觀眾,整個演出帶給我很多的思考。沒錯,每個組成的團隊都可走遍整個世界到處演出,說自己在弘揚中華文化,到底中華文化的實質在哪裏呢?是否穿上民族古裝,跳起新疆舞、西藏舞、蒙族舞、白族舞、滿清舞、絲綢舞和秧歌舞,或演上一出“嶽母刺字,精忠報國”和“木蘭女扮男裝,為父從軍,凱旋而歸 ”的舞劇就代表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呢?遠遠不足。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曾多次遭到外族入侵,外族執政,但並未使中華文化消聲滅跡,而是將外族文化吸收和溶化變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使其“漢化”和“同化”了。經曆了多少代的交鋒,直到現在,人們不再感到外族文化是對中華文化的挑戰和威脅了;但卻對西洋文化向中國的傳播,存有戒備、猜疑、抵製和保衛之心,好像失去了對中華民族所擁有的悠揚特長——“漢化”和“同化”的信心。真正的中華文化不僅僅是那些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悠揚動聽的樂曲、威武豪壯的武功,更重要是它那不屈不撓、堅忍不拔、寬待包容和自強不息的民族魂。隻要這個民族魂存在,中華文化就源源流暢。

 值得關注地是,演出看到結束,也沒有看到著名歌唱家蔡琴的影子。先生埋怨說:“你買的是什麽票?!”我也直猜疑。出門時,發現兒子的圍巾不知擠丟到哪兒去?回頭找時,又被劇組人員堵在門口接受采訪,他們想了解演出的效果。無奈,先生隻好折中地應酬一下。想看得沒看到,賠了時間花了錢的滋味,就像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一樣,可想而知。

 開車回家的路上,先生說我沒看好就打電話;我說先生沒給我機會核對網上。兒子看到父母在爭論,不解地問:“出什麽事了? ”到家等孩子睡下,我抽空查對了報紙和網上,結果是真相大白。誰能料到在同一天、同一時間來此演出的不是同一個中國團隊;糟糕地是我曾忽略了演出的地點。有一點安慰地是,網上做廣告的那家已提前取消演出,因為中國團隊遇到了簽證的麻煩,不能前來,並特意為此抱歉,當時正在全價退票錢。蔡琴根本沒來,就是當初買對了票,最後也隻不過還是一場遺憾!

 生活就是這樣常常給人開個小小的玩笑,因此,夫妻間的埋怨也成了一把笑料。值得慶幸地是,元宵節期間總算看到了一場中國人的演出,而且是第一次在那麽富麗堂皇的國際文化交流劇院裏,留下了陣陣喧鬧和片片思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