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雲

潔白,自由,居高臨下
正文

由一個真實的故事引起的聯想

(2007-02-07 12:03:27) 下一個


時常到家鄉的網上看一看,一個極為感人的故事一下就奪去了我的眼目,使我感動不已。家鄉有這麽多的好心人在幫助一個麵臨著退學的北大法律係碩士研究生張偉偉。

 母親早逝,父親又突然得了皮肌炎住院每天要花費人民幣1000以上。張偉偉特意從學校趕回來盡孝心,和弟弟輪班伺候病榻上的父親。他把打工掙的錢全部拿出來支付父親住院的開銷。由於出現的特殊情況和僅靠家裏那幾畝地無法支付學校的學費,眼看這個再有一年就要完成學業的品學兼優的學生,卻麵臨著休學的危機。

 當地報業刊登了這一消息,並發起了一場幫助張偉偉完成學業的網上互動活動,喚起了那些充滿了愛心的人們。盲人老大爺、不留名的阿姨、拄著拐杖的老奶奶、退了休的老幹部、慷慨的大哥、大學的老師、縣裏救助會、在職官員、私人企業的老板和純潔的年輕女子等大家都來了。

大家是有錢的出錢,無錢的留下溫暖鼓勵的話語,還有的抽出自己的時間到住院看望張偉偉的父親。最後,大家一共捐款五萬多元,存入專為資助

張偉偉的銀行賬戶,並交到了張偉偉的手裏。他完成學業又望了。多麽感人的一段故事啊!

 在感動之餘,我又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比較。

 從中西方觀念上相比,好像中國父母對學生的經濟負擔是重了點。

從教育體製上相比,好像西方國家采取了更多的補救措施。就拿獎學金來說吧,前一段美國教育部推出了最新的兩項扶貧獎學金製,使那些生在貧窮家庭但又品學兼優的孩子們又多了兩條完成學業的出路。經費來源於聯邦稅收,分配到教育部實施。一個稱作“學術競爭獎學金 ”專為前兩年的貧窮大學生所建;另一個稱作“數理化語言天才獎學金  專為後兩年的貧窮大學生所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向學校申請,第一年可得$750;第二年可得$1300;第三、四每年分別可得$4000。再加上原來固有的“佩爾扶貧獎學金 ”數額是每年$4,050,這樣,那些貧窮的大學生就可以少打工,多花時間精力放在學業上。每年大約有50萬左右的大學生可以得到此類扶貧獎學金。如果不夠貧窮大學生,還可以申請聯邦無息貸款,完成學業找到工作六個月以後,根據個人收入每月分期低息付款。有多種的門路和辦法。以上是聯邦的教育獎學金策略。具體到每一個學校,為了吸引出色的尖子生,發放全獎招收。也有的根據學生學術上的突出表現,發放半獎。這些都不考慮學生的家庭收入的因素。至於研究生一般都是全獎,經費來自國家科研撥款和公司集團捐款。

像張偉偉這種類似情況,在中國可能還很多,隻是詳情各有所別。的確,家鄉人那源源流淌的愛心是社會的基石,非常非常地寶貴,實在讓人感動;但是為了保證下一代較為順利地實現那宏偉事業的夢想,健全一種較為固定合理的教育獎學金體製,使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才是一個具有發展性眼光的和理性的長期管理策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