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雲

潔白,自由,居高臨下
正文

美國華裔家庭平均年收入超過白人家庭的事實

(2007-01-30 11:36:22) 下一個

十九世紀中末的“淘金熱”,中國人到美國修鐵路當勞工;二十世紀中葉的“排華熱 ”,中國人無權在美國開餐館和經商;二十世紀九十初的“計算機熱 ”,中國人開始了創業的起步;二十世紀初的“高科技熱 ”,華裔家庭平均年收入已超過白人家庭。你是否相信這種曆史地位的變遷?它的謎決又在哪裏呢?

  改革開放以來,來美的大多數中國人都是求學深造的,多屬於知識階層。而且,經曆了二十年左右的創業之後,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知識和工作經驗。目前,他們中間的許多都已成為美國大中小公司中值得信靠的技術中堅骨幹。當然,處於“技術白領”階層,相匹配的年薪報酬也是相當可觀的。他們中間大多數都是在做工程師、教授、統計師、財會師、技術管理、個別的在做醫生和律師等。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喜歡雇傭中國人了。

  調查的結果還有其它方麵的原因。比如,上層和中上層有大學甚至博士文憑的白人家庭主婦有相當一部分都呆在家裏或隻做一點半職的工作,不像華裔家庭那樣,兩口子都在忙著工作。最新的調查還表明,亞裔婦女的年薪高逾白人婦女,白人婦女的年薪高逾黑人婦女。其中不少白人家庭主婦不出去工作和更多的亞裔婦女多屬“技術白領”階層也是得出這一調查結果的主要原因。

  華裔家庭多數都有危機感,在公司裏,他們麵著每一天的技術挑戰,既要在規定時限裏做一些技術新突破,還要果斷解決具體實際工作中的疑難問題,以此在老板和同事中間贏得信譽。回到家裏,他們注重孩子們的教育,抽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學數理化、英漢語,陪他們一起鍛煉身體,送他們去學音樂等。他們期望自己的孩子們將來能做更高一層的“白領 ”,像醫生、律師、財經商、總裁和國會議員等什麽的。

  也許是他們曾經生活的曆史背景的影響太濃,盡管他們也參與投票選舉,但是對參政並不熱衷。雖然華裔參政的數字在逐漸增加,但是他們把靠技術知識謀生看得更為實惠。

  其實海外留學者,有的為了報效祖國回去做了“海龜 ”(海外歸來);有的做了全球化跨國公司技術代理的“海鷗 ”(兩岸飛往);可以說他們當中的更多是留在海外,但依然關注著中國的發展前景。

事實上,從華裔家庭經過二十年奮鬥平均年收入超過白人家庭的事實中,不難悟出“教育強民和知識強國 ”的道理。但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當年改革開放的英明決策——為華夏兒女提供“走出國門,麵向世界 ”的機會,也不會有今日華人在海外所結出的累累碩果。在此,特意獻上一份感謝的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