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雲

潔白,自由,居高臨下
正文

閑談美國納稅

(2007-01-27 18:35:51) 下一個


  稅收的確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闡述主題。納稅歸類於財會是一個極為複雜而又深奧的學科,而且目前是美國名牌大學裏非常熱門的專業。畢業之後,一些大公司高薪聘請。要談納稅,本人既不是專家又非屬內行,真有點小巫見大巫和班門弄斧之感,但身為納稅人,確實有多年的納稅體驗。有一本權威性的書中這樣寫道:“將你從政府那裏得來的還給政府 。”其意是說政府有權實施稅收管理,納稅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在美國,納稅已成為日常生活的慣例。每發一次工資要扣個人所得稅,既扣薪水所得稅,同時還要另扣社會保險稅和醫療保障稅(以65歲為線,提前拖後從政府領取資金數額多少有別);每購買一次東西要付商品購買稅;汽車稅、房產稅、利息所得稅、股票投資所得稅、生意投資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和醫療保障稅等都包括在個人所得稅裏

納稅的層次各有不同,聯邦政府收年薪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和醫療保障稅,比率較州政府高,稅收用於國防、科研、教育、立法、救災、環保、水利、勞工和洲際高速公路等;州政府收年薪所得稅和汽車財產稅(有州免收)比率較聯邦的低,稅收用於州立公路和州立大學的教育等;縣政府將一部分房產稅收用於當地的醫院和職業大學的建設;城市收房產稅和商品購買稅,稅收用於市區學校、圖書館、治安和消防隊等。若學校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開資而提出增長房產稅的議案,必經當地學區公民投票通過的法律程序才能生效。

納稅的檔次有別,原則是多收入多交稅,少收入少交稅,低收入(貧困線以下)不光不交稅,反而從政府那裏領回一些稅收補貼。低收入還可以申請政府的免費住房或政府補貼房,情況不等,還有到政府醫院就醫免費的優惠。所以,在美國,富人和窮人各有各的生活門路。但是要想上好的學區,還是要住在較好的宅區,因為房產稅高的地方,才雇有高薪和高質量的老師及好的教學項目和設備。

人們在意識中按家庭年薪總收入將社會大體上劃分為五個層次:上層(upper class),家庭年薪總收入在十萬以上;中上層(upper middle class),家庭年薪總收入在七萬到十萬以下;中層(middle class),家庭年薪總收入在四萬五左右到七萬以下;下層(working class),家庭年薪總收入在兩萬五左右到四萬五萬左右;底層(poverty class),家庭年薪總收入低於貧困線(兩萬五左右以下),各州標準不一。由於家庭年薪屬於隱私範疇,沒有標簽也無須聲稱自己所屬層次,除了政府,隻有自己清楚自己家庭是屬於哪個層次的。

政府每年定期寄到各家各戶稅表及附帶對照說明冊,公共圖書館也免費提供材料。有兩種稅表,一種是標準報法,另一種是分項報法。由自己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選擇。一般說來,隻有固定的工資收入和一些簡單項目的,采用標準報法較為合算;除有固定的工資收入以外,還有銀行利息、銀行貸款、投資股票盈虧、投資生意盈虧、房產交易盈虧、預付牙科和醫藥費用和捐款捐物的,采用分項報法較為合算。報稅時,收入十萬以內是相同的稅收百分比標準,超過十萬以上的部分采用較高的稅收百分比標準。可自己作稅,也可請人帶作。稅表必須附帶雇主年薪報表、子女書費學費發票、銀行年終報表和投資年終報告等作為減稅依據。日期截止後,報稅經政府稅收部門專家審核,多退少補。

納稅減稅獎勵製。為了縮小貧富懸殊的差距,鼓勵有錢人捐贈給慈善、扶貧、救災民間組織,按捐贈多少的比率減稅;鼓勵建立家庭和投資教育的原則,多子女多減一份比率的稅,另加報稅後,每個17歲以下的子女,都可得到相應一份聯邦教育補貼的退稅支票。有些州政府還簽訂了為上大學的子女教育支付退稅補貼的法案。同時,家庭年薪總收入低於十萬的大學生,既可申請聯邦低息貸款(畢業找到工作後,再逐月低息償還),又可將部分學費從聯邦的“希望獎學金”和“生命獎學金 ”中得以報銷。還有相同收入的家庭與單身相比少交稅;投資生意和投資股票虧損按固定數額減稅若幹年,直到減到虧損數額為止,以此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縱上所述,在這個人類所居住的地球上,是很難找到一個完美無缺和一成不變的社會體製,人們隻是相比之下期望能居住在一個較為合理和較為完善的國度裏。因此,政府健全較為完善和較為合理的稅法體製,有助於利國利民和強國強民。

  最後,值得一提地是隻有符合國情和有鑒別性的“拿來主義”,才是明智之舉;照搬照抄和生搬硬套的“拿來主義 ”不足於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