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雲

潔白,自由,居高臨下
正文

美國人熟識的中國餐

(2007-01-22 12:31:28) 下一個



食品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窗口之一。就像到麥當勞一樣,西方人到了中國餐館,也期望能品嚐到自己熟悉的飯菜的味道。所以,走遍全美,差不多所有的美式化的中國餐館的菜單幾乎是大同小異,盡管不是連鎖店,但菜單基本上規範化了。除非是到中國城(又稱唐人街),那裏才有真正給根深蒂固的中國人欣賞的具有獨特風味的中國家肴,如早茶、涼菜、火鍋、豆漿、油條、河粉,炒肚腸,牛筋、牛百葉,炒血塊等各類風味小吃;也有像翡翠魚片、雀巢海鮮、椒鹽鮮魷、八仙過海和歡樂今宵等充滿詩情畫意名字的組合點菜。

中國餐進入美國有著一段演變的曆史。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排華浪潮
 ”試圖阻止華人在美開餐館;七十年代期間,中國餐開始興勝,顧客排隊如長龍,擁擠撞破門和窗;九十年代初,中國餐館多如牛毛,廉價推銷,質量欠佳,自我吞並,導致一時的信譽危機;兩千年後,中國餐館如星羅棋布,規模形式多樣,檔次不一,家庭式外賣店、傳統式堂吃店、係列連鎖快餐店和豪華大型式自助餐店比比皆是,方便靈活。想在家吃,打個電話要外賣;想悠閑高雅,找個傳統堂吃,點吃點喝,但記住付小費;想坐下就吃,找個快餐店,要個組合盤;想飽嚐口福,找個自助餐店,有的規模達到可容納350席位,飯菜品類可達250種以上,使人盡情品味。如今,中國餐已不是以往的小打小鬧,而是別具規模,早已成為美國社會生活中獨具一格的組成部分了。

在奧運即將到來之際,有必要了解一下西方人的飲食生活習俗和需求,使那些遠道而來者有一種在外如在家一樣的感覺;同時,知己知彼,管理有方,才有生意好運,使世界文化交流進入更高步的水平。
 
正規的美式化中國餐主要用於晚餐,有三個部分組成:頭台
(Appetizers)、主食(Entrees)和飯後甜食(Desserts)。午餐一般是飯菜組合盤。顧客就座後,先上茶水。其菜單與正宗的中國餐相比之下比較直觀易懂,用詞盡少修飾點綴。

熱門的頭台中有春卷(
Egg Roll), 餛飩湯( Won Ton Soup), 酸辣湯( Hot & Sour Soup), 鍋貼(Pot Sticker), 牛肉串(BeefTeriyaki), 炸雞翅(Fried Chicken Wings)。

具有特色的主餐有左宗雞(
General Tso’sChicken),陳皮雞(Orange Flavor Chicken),芝麻雞(Sesame Chicken),蘑菇雞片(Moo Goo Gai Pan),四川雞(Szechuan Chicken),宮寶蝦(Kung Pao Shrimp),雪豆蝦(Shrimp with Snow Peas), 芥蘭蝦(Shrimp with Broccoli),湖南牛(Hunan Beef),青椒牛(Green Pepper Steak),蒙古牛(Mongolian Beef),甜酸肉(Sweet & Sour Pork),木須肉(Moo Shu Pork),芙蓉雞蛋 (Chicken Egg Foo Young),麻婆豆腐( Mo PoTofu)海鮮燴( Seafood Combination),全家福(Happy Family海鮮肉類蔬菜集錦),北京鴨(Peking Duck),本樓炒飯(House Special Fried Rice),本樓炒麵(House Special Chow Mien) 等。

 
飯後甜食主要有新鮮水果(Fresh Fruits)、奶酪蛋糕(Cheese Cake)和炸香蕉(Fried Bananas)等。

最後結賬時,別忘了給顧客每人一個簽語餅。簽語餅中的簽語常常留給顧客很多有趣的生活啟迪和飯後餘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