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聞香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正文

漢語成語

(2005-08-20 19:16:13) 下一個

2005-08-20 14:59:12  於 文化走廊

上星期出差,武鬆說給朋友的孩子捎兩本書,當時沒在意,就讓她給放到包裏了。等上了飛機,無聊之際,想拿本書殺時間,這才看到它們。這兩本小書都是講漢語成語的,一本是中文的,薄薄的,淺顯易懂;一本是鳥語的,沒有漢字,硬殼帶包皮,比中文的還厚。分門別類,每條都有出處。隨手翻了一頁,似是而非,不知所雲。再翻,有的能猜到,但錯誤百出,或麵目全非,或指東而言西,大多數還是雲裏霧裏,丈二和尚。一氣之下,扔過一邊。心想,這人也真敢,就算不是褻瀆中華文化,也是誤人子弟。舉幾個例子:都聽說過“與虎謀皮”,有誰“Catch not lice on a tiger’s head”? 有一條是“It is better to be broken jade than a rude, whole clay pot”,猜想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翻譯。是信了,雅了還是達了? “Other men are the carving knives and serving dishes, we are the fish and the meat”大概是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吧,不過這裏是什麽意思?就完了?諸如此類,更不要說那些胡編亂造的了。見到朋友,隻把漢語的遞上, 絕對沒提鳥語的事。回來後開始時還想對武鬆來橫的:把書一摔,“拿這破書送人,你。。。真丟人我。。。

那本中文的還真不錯。按筆劃排列,深入淺出,既解釋意思,也講故事。看那出版年月,居然是81年的。不由得感歎,大概現在再出版也要精裝,三斤重,倆月的工資?

記得走廊正是談論三國的時候,隨意瀏覽時,稍微留意了一下,有關的居然多得實在意外。就找一紙,略記了一下。

與三國有直接關係的有:
三顧茅廬,初出茅廬,錦囊妙計,司馬昭之心,賠了夫人又折兵,挾天子以令諸侯,伏龍鳳雛,割發代首,偃旗息鼓,空城計,巾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樂不思蜀,七擒七縱,雞肋,望梅止渴,三馬一槽,箭在弦上,髀肉複生,堅壁清野,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群英會,等等。

三國時期的有:
下筆成章,言過其辭,老生常談,要言不繁,尋章摘句,想當然,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七步成詩,煮豆燃萁,車載鬥量,攀輿拒輪,窮兵黷武,鬥酒隻雞,千頭木奴,倒屣相迎,德潤擁書,方寸,鬥膽,渾身是膽,顧名思義,老蚌生珠,舐犢情深,廣武歎,豎子成名,負重致遠,吳下阿蒙,英雄氣短,玉山自倒,懷橘,驥足,開誠布公,開門揖盜,哭竹生筍,夢頭生角,生桑之夢,南州冠冕,窮鳥入懷,三餘,屍居餘氣,識時務者為俊傑,元龍高臥,鍾鳴漏盡,塚中枯骨,竹林七賢,大器晚成,粉郎,畫餅充饑,割席斷交,覆巢之下無完卵,絕妙好詞,絕響,青白眼,期期艾艾,捉刀人,智差三十裏,顧曲,白眉,杏林,燃臍自照,等等。

典故能翻嗎?有人說,意思能翻,故事就丟了。可是,你能弄明白那意思嗎?出《Chinese Proverbs》那人,是翻譯嗎?他肯定不懂中國文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