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聞香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正文

司機還吃香嗎?

(2004-12-18 16:36:05) 下一個

2004-11-08 11:30:26 於 婚姻生活

前天看到這裏有人議論在那個年代,除了黨員,軍人,司機是否吃香。

司機是到了文革後期才開始吃香的。當時已經有了這樣的說法: 一是官,二是權,三是聽診器,四是方向盤。 這順口溜和其他的東西一樣,有著很強的時代性,其內容和現在的理解有所不同。

看上去那時的人好像不把錢看得很重,因為大家都沒錢,有錢也沒東西可買。當時的奢侈品是所謂“三轉一提溜”。三轉指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一提溜就是半導體收音機。這些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尤其是名牌,例如自行車的永久鳳凰大金鹿,縫紉機的蜜蜂,手表的上海,東風等等,都是要指標,靠門路的。買東西是小事,還有好多大事要做。除了入黨提幹,招工轉正,看病住院,買煤灌氣,甚至買香油,雞蛋,好肉(那時肥肉算好肉)鮮菜、、、、、、任何一件事,都要有門路,是謂“走後門”。能把事辦了是根本。那時錢似乎並不能通神。有路子開後門的人也沒想到要收錢受賄,全憑“路子”交往。要辦事就要有路子,於是就有了上述說法。

官,自然有路子,且不用自己去張羅,話不必說出口,連眼神都不用。那個時候,要靠理解上司心思才能當上秘書。秘書的能力不是靠寫作,組織的能力效率來衡量的。不光管轄內,手下人誰都得巴結。社會上的,人後麵列的三香也得為他服務,以保持或換取自己更大的路子。當上了官,可以上通天下通地。

權,指的是“現管”。“縣官不如現管”,自然比縣官還大;有時比皇帝都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現管雖然多在本地遊覽,但願意的話一氣可以開到京城。

醫生在那個時候地位並不高,雖然沒人再叫“臭老九”了,但工資待遇寥寥。可是誰都得得病,就連通天達地的大官,無所不能的現管和不可一世的司機,更不要說平民百姓了。都要生病,輕重,早晚而已。自己沒病家屬親戚有可能就有病。反正公費醫療(美國人聽了都不信,每次大選都要辯論,每次都沒人實現,自然是美好的幻想),但沒關係寸步難行。有些人未雨先籌,有些人臨陣磨槍,有些人亂抱佛腳,有些人亡羊補牢,反正聽診器的路子可以直通羅馬。

方向盤表麵上地位更低(和演員一類:戲子車夫),但實際上非常吃香。人們慢慢認識到,公家的車可以拿來自己用用,應急或擺場麵。方向盤儼然把公有財產作為己有,作為路子交換的資本。有些司機忘了吃幾碗幹飯,尾大不掉,微風耍到頂頭上司頭上。所以單位上的官再大,對司機都很客氣。其路子四通八達,社會威力可想而知。

錢不在其內,因為還沒顯示出其通神的作用。那時候,錢是有“銅臭”的,為“無產階級”所鄙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