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男孩

認明究竟空,達到無所求,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個人資料
snowboy12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遇事最有格局的處理方式

(2022-04-19 16:03:25) 下一個
作者:彥輝
 
事緩則圓,急難成效。
 
生活中,很多人遇事時便沉不住氣。
但也有人“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在危機關頭,用清醒的頭腦想出辦法,來解決當下困境。
其實,一個人遇事的第一反應裏,藏著他成長過程中所積累的學識、見識、品格和修養。
如何處理、解決問題,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氣度和胸襟,見識和格局。   
 
01
遇急事要“緩”
《格言聯璧》中說:“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弟子規》也說:“事勿忙,忙多錯。”
急事,總是給人壓力,亂人心智。
緩,是先緩平心態,認真觀察,理清思路,確定方案,是給之後行動的準備時機,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遇到急事,如果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往往會出錯。
清代周容在他的《春涵堂集》中,記錄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年冬天,周容想從附近的河港進入縣城,吩咐小童用木板夾捆紮了一大摞書籍跟隨。
天色漸晚,太陽就要落山,望望縣城還有大概兩裏路。
他問擺渡人:“城門關閉前,還來得及嗎?”
擺渡人仔細打量了一下書童答:“慢慢走,尚可;急忙走,就關上了。”
周容聽了認為擺渡人是在戲耍他們,便與書童快步前行。
走到半路,小童摔了一跤,繩子斷了,書籍也散了一地,等到把書整理捆紮好,前方的城門已經緊緊關閉。
周容在文後自評:“天下事以自急自敗!”
“事緩則圓,急難成效。”
與其忙亂中出錯,莫不如緩下來慢慢做好。
遇到急事時緩一緩,給自己一個做事的心情和環境,然後,沉浸於此,忘我工作,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心態和行動都穩穩的,終會圓滿。
 
02
遇大事要“靜”
《道德經》說:“靜為躁君。”
“靜”能克服人身上的急躁之氣。
守靜,就是一個人磨礪意誌,修身養性的基礎。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無法預測的突發狀況。
遇事越是著急,頭腦就會越混亂,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
人生的很多智慧,往往都藏在沉穩與冷靜裏。
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對她的一句“不要緊”印象深刻。
家裏門軸壞了,關不上門,她笑著說“不要緊”。
錢鍾書頭上長了個疥瘡,心情煩躁,她安慰道“不要緊”。
丈夫每每遇到鬱悶的事情,她都會溫柔地勸道“不要緊”。
她一生平靜從容,不管遇到什麽事,似乎從來都不曾慌亂過。
簡單的“不要緊”三個字背後,藏著的是楊絳“靜心求穩”的處世哲學。
在臨事之時,能夠像沒事時那樣泰然自若,使種種憂慮平靜下來,那麽已經發生的事情也會自然消失。
沉靜才能謀定,謀定才能幹事,幹事才能成事。
 
03
遇難事要“變”
《易經》有雲:“曲成萬物而不遺。”
這世間萬物,往往很多都是迂回曲折、循環往複的。
人生在世,我們也總會遇見許多無法解決的難事。
遇到困難時,如果不及時轉變思維,會很容易陷在牛角尖裏,無法自拔。
“山不過來我過去”,遇到困難時,懂得變通,給思維轉個彎,往往就可以解決難題。
人生就像一次打井的過程。
倘若在一個地方總打不出水來,你還執著地堅持繼續打,那麽隻會浪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到最後隻是徒勞無功。
及時變通,冷靜分析,尋找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方能覓得清澈的泉水。
宋朝李覲說:“救弊之術,莫大乎通變。”
江河因為善於轉彎,所以才會流向遠方;有智慧的人,善於轉變思維,借助外力,化解難度,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關鍵時刻,困難時需要變的,恰恰是我們的思維。
 
04
遇順事要“斂”
孔子有一句話,“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種修養,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
“後定有來者,前亦仿古人。時時省吾身,定為人上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格局大的人,越在“得意”時,越是內斂。
演員陳道明飽讀詩書,一身正氣,季羨林盛讚他的學問,錢鍾書與他結為忘年之交。
在人人自稱“老師”的環境中,陳道明始終以“戲子”自居,他說:“演員就是我的職業,我就是一個‘戲子’。做人做事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
謙虛、低調、內斂,有度,會讓一個人的胸懷更廣博,格局更遠大。
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便是做人最大的底牌。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越是格局大的人,越懂得謙虛低調,以低求高,以謙自持,成就自己。
古人雲:“品現於事,心藏於身。”
真實的人品和格局,都會體現在遇事的反應和處理中。
人生於世,我們要麵臨無數的事情和選擇,胸懷足夠廣博的時候,困難就少了,眼光足夠高遠的時候,天地就小了。
關鍵時刻,放遠眼界,放大格局,我們的人生,就會到達不一樣的境界。
 
所有換位思考背後,都是一種善良。
人都是相互的,體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