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9)
2007 (61)
2008 (69)
2009 (98)
2010 (87)
2012 (121)
2013 (49)
2014 (89)
2015 (75)
2016 (54)
2018 (169)
2019 (134)
2020 (257)
2021 (186)
2022 (363)
2023 (456)
應朋友之邀,我寫一下乞力馬紮羅的準備。
第一部分:體力準備
乞力馬紮羅19500英尺,非洲最高峰,也稱為非洲屋脊。她是世界七大峰中,唯一不需要繩組冰鎬之類的登山技術的。一般都是hiker們開始七大峰征程的第一步,最後的目標,當然是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是treking,連續多天的山上步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登山,沒有什麽technical的需要,不用專門去參加其他攀岩要求的登山課程。
當然,這並不代表乞力馬紮羅對體力就沒有要求。很多人低估了對體力的要求,最後會很suffer。我覺得必要的鍛煉,可以保證登頂,更重要的是增加自己enjoy的感覺,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花這麽時間和金錢,如果一點也不enjoy這個過程,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不要聽別人說什麽那個山,走都走上去了,不用訓練,那些人不會告訴你們,他們最後幾天是怎麽suffer,怎麽恨不得馬上離開的。
我以前從來沒有hike過,一月份乞力馬紮羅之行,我大概是八月份報名,九月份開始購買器材,然後十月份開始真正準備。我原來就騎車跑步,所以體力還是可以的。但是在hike方麵,還是非常缺乏經驗,十月份到一月份,我幾乎爬了附近能夠爬的所有山峰,最高的是Mt Dana 13000尺,然後是Mt Hoffman 10000尺。其他都是7000-9000尺。這些經驗主要是讓自己知道海拔的感覺,怎麽樣在不同的路麵上長途步行,對器材使用的熟悉,對鞋子的break in,對食物飲料的需要。幾乎每個周末,都有一次long hike,有時候還會back to back。
1.負重爬高訓練:
乞力馬紮羅會有porter給你背帳篷之類,但是隨身衣服,食物,水還是要自己帶,加上背包,大約在12-16磅左右。這個是無法避免的,要讓自己身體適應這個重量,特別是肩膀。
每周開始走treadmill hill訓練兩次(20-45分鍾, interval,80% max heart rate),周末出去走trail,往返距離4到6英裏,攜帶10磅重,1000英裏爬升開始,然後慢慢加量(每周不超過10%),最後達到每次背16-20磅hike ,三小時能夠gain 3000英尺。
建議查找家裏附近的有山坡的trail,然後開始鍛煉。我用一個叫做alltrails的app,非常好用,會顯示附近的trail,長度和爬升,還有實時地圖。
2.力量訓練
每周完成兩次全身力量訓練,每次30-45分鍾,quats, lunges, step-ups, dips, pull-ups, rows, dead lifts, bench presses, push-ups, and overhead presses. 如果從沒有做過weight training,最好上課或者請教練。我從九月份請了私人教練,做各種上肢,core和下肢的力量訓練,明顯感覺肌肉力量強很多。對跑步和騎車都有幫助,最顯著的是,這次從乞力馬紮羅下山,一天之內下降9000尺,膝蓋都沒有問題。
3.有氧訓練
每周三次,每次45分鍾。65-75% max heart rate
跑步是最好的訓練。騎車和遊泳當然也很好,但是因為沒有脊椎和下肢負重,對爬山的作用不強。
4.柔韌性訓練
每次鍛煉後至少應該有5-10分鍾的針對性拉伸,特別是臀部,小腿,腰部和股四頭肌。加重以後,這個非常重要,可以在網上看一些youtube。
5. 最後階段衝刺訓練
大約在攀登前一個月,應該處於有幾次連續的back to back hike,能夠背負16-20磅,每天至少2,000-3,000英尺的海拔gain,這不僅會提高體力,而且還可以讓你在心理上熟悉這種連續幾天爬山不休息的感覺。
一定要每周留出一天rest day,好好休息。
對自己的身體要很關注,及時發現任何問題,比如腳上的水泡,膝蓋的問題,及早做出調整。
在最後一周逐漸減少訓練的強度和次數,因為旅行本身也很耗費精力,要保證睡眠和水分攝入。
在旅行途中,要多喝水,登山前保證自己不處在缺水狀態。
爬高山最忌諱上呼吸道感染,會加重海拔反應。我每天都喝vit C,增強抵抗力。一定要帶好wipes,飛機上到處都有感冒的可能,隨時擦手,擦座位和tray。
=========================
第二部分:登山路線和行程
有數條路線,大家可以自己研究。
我走的是Lomosho路線。七天上,兩天下。一般的行程是在summit前一晚上半夜出發,然後看日出,然後馬上下山回到營地。這樣的優點是盡量減少高海拔不適反應,但是缺點是不能真正去看山頂的冰川(離summit還要步行一大段距離),而且一天隻能行程非常緊湊,非常疲勞。
我們的行程是在山頂上多住一個晚上,我去之前非常擔心那個晚上,事實證明也確實很痛苦,但是得到額外的風景和經曆。
因為不用趕著下山,我們登頂那天一直睡到早上五點,六點出發,中午登頂19500英尺。那時候山頂上已經沒人了,拍照很好。然後步行到18000英尺的營地駐紮。下午休息以後步行去看了冰川,日落。那種經曆,畢生難忘。
然後第二天下山之前,去看了crater,就是乞力馬紮羅最早火山噴發的火山口,那裏可以說是乞力馬紮羅的靈魂所在。風很大,我一個晚上被高原反應折騰得非常難受,但是站在火山口的時候,所有的掙紮都值得了。
如果時間允許,強烈建議這個行程。
我們另外還去了四天safari看野生動物,正好碰上角馬和斑馬大遷徙,非常壯觀,還有近距離的母獅子捕獵,獵豹和鬣狗爭奪食物,大象和長頸鹿悠閑乘涼。resort都是一流設施,是我們爬山以後最完美的享受。
===================================
第三部分:物質準備
1. 食物
我們一天三餐都是坐在帳篷裏吃的,每餐都有熱湯熱飯,肉類蔬菜水果,下午到達營地以後還有熱的爆米花和花生,各種熱飲,在大帳裏供應,大家在這裏休息,看書,喝茶,聊天。每天還發一個snack box,裏麵一般是巧克力,麵包水果之類的。我一般都送給porter,因為高原反應實在吃不下,也因為每餐都吃得很好。在高山上一般吃碳水化合物比較多,容易消化,我一般控製碳水化合物,但是在山上也都放開了。
一般大家都帶點自己喜歡的零食。我帶了鳳梨酥,各種nuts,都是我自己愛吃的,因為在很累不舒服的時候,適合自己口味的很重要。我們整個隊裏,最熱門的是牛肉幹,帶了牛肉幹的人特別受歡迎。我還帶了幾個跑步騎車吃的gel,在最後登頂那天吃。
2。水
每天工作人員會幫我們過濾水,然後我們用自己帶的過濾筆,再次過濾,我比較懶惰,也不愛喝過濾的味道,就一直倒燒開的熱水喝。到了15000以後,熱水變得比較緊俏,但是工作人員總是盡量滿足我們的需要,我還帶著裝滿熱水的杯子到睡袋裏,當作熱水袋。第二天就可以喝這個水。一般帶兩個廣口塑料瓶,裝滿。REI買的就可以。我還帶了montbell的熱水瓶,可以保溫24小時。
3。藥物
diamox必不可少,我在15000以上就開始吃了。有利尿作用,特別是開始吃藥的前兩天,要多喝水,預防脫水,另外晚上會頻繁上廁所,所以最好白天吃。
另一個大功臣是Excedrin,頭疼藥到病除。
我沒有用瘧疾預防藥物,因為高山不需要,但是我們隊裏其他人都用了,因為我們在safari玩了四天,被好多蚊子咬,回來時候我緊張了好幾天。
我打了甲肝疫苗,因為不是很確定非洲的食物保障。
yellow fever在坦桑尼亞不推薦。
=========================
第四部分: 最重要的一個話題:gear
我下麵列出的,都是必需品。要買質量好的,一定要事先在訓練hike時候反複使用,確定沒有問題。
Hiking Boots:重中之重。防水GTX,有保暖功能,質地堅硬,需要有足夠的足部空間,一般比跑步鞋子大一號。最重要的是要穿著這鞋子去hike,體會是否適合自己,如果不適合,馬上去替換。REI都可以免費替換。
衣服:
Baselayer Top and bottom,長袖兩件,短袖兩件,長褲兩條,我全買的smartwool
Midlayer Top: 穿在baselayer外麵,可以是薄絨衫。我用的是arc'teryx fortrez
Light weight insulated Jacket:這件衣服可以說是整個moutaineering中最關鍵的一件衣服,套在base 和 midlayer之外,要能夠防風防水。我買的是arc'teryx atom LT hoody,很輕,運動起來也不約束,我現在還經常穿,是我最喜歡的一件衣服。
Hardshell jacket,就是雨衣,要能夠直接套在上麵的衣服外麵,所以一般要大一號。我買的Marmot Precip,防水功能非常好。
Insulated Down Parka:這是整個衣服中最厚的一件,在高海拔時候非常需要,日落以後氣溫急劇下降。最後一天我穿著這件衣服睡覺。要輕又要保暖,價格不菲。我借了rab的羽絨服,非常暖和。
softshell Pants:一般REI的長褲就可以。兩條. 要有彈性,要能夠套在baselayer外麵。不能是一般的運動褲,要防水
hardshell pants: 防水,能夠套在baselayer和softshell外麵,側邊要有拉鏈,可以在下雨時候馬上穿上。
Insulated Synthetic Pants:puffy的保暖褲,套在softshell褲子外麵,晚上需要。
手套:
Lightweight Liner Gloves:薄手套,海拔低時候帶,拿著pole,防日曬防磨擦。
Buff:這個是必需品。我帶了好幾個,可以用來擦汗,防曬,可以遮住整個臉,還可以拉到頭上當作薄帽子,固定住幾天沒有洗的亂七八糟的頭發。我們每天到了帳篷以後有熱水可以洗臉洗手,我把當天的buff弄濕,擦臉擦身體,然後一個晚上就幹了。到高海拔,就帶比較厚的。這個分量很輕,建議盡量多帶幾個。
Sunglasses:在低海拔,我帶騎車的運動眼鏡,高海拔我帶了Julbo Sherpa Glacier Glasses,防止紫外線從外側輻射入眼,眼鏡腳是可以flexible彎曲,比較適合亞洲人的臉型。非常輕。
Gaiter:套在靴子和褲子外麵,防止沙石或者積雪進入靴子
照相機:我帶了一個小的數碼相機,但是沒有用,基本上每天都放在duffle bag裏porter背走了,說實話如果不是很發燒友,現在的手機功能已經很fancy了,我臨行前買了iphone 10,照片已經很不錯了。
pee funnel:女生用的在帳篷接手的塑料瓶,在晚上很冷的時候不用出去上廁所,事先要研究一下怎麽用。我最後幾天都用,省去很多麻煩。
多買一些ziploc的袋子,裝東西很方便,不會到時候包裏亂七八糟。
看了你前幾篇博文和照片,原來博主是一位如此美麗優雅嬌柔的女生,還看到你在準備鐵人三項,肅然起敬啊!在我心目中,你已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