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落花飄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那個和我同年,直視死亡的醫生

(2017-10-02 10:55:15) 下一個


眼睛手術以後不能看手機,聽了很久以前下載卻一直不敢聽的那本書。

一個和我同年生日的斯坦福神經外科醫生,在被診斷晚期肺癌以後寫下的自傳。

出乎我的意料是,書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麽傷感。文字客觀,直麵,沒有過度渲染,沒有自憐自艾。仿佛是一場旁觀。

最後嘎然而止。才讓我意識到,這才是真實。發現腦轉移以後,雖然他爭分奪秒,用盡了力氣,精神和時間。

後序是他妻子寫的,女人的筆觸,終於引起我的共鳴,淚水濡濕枕邊。最後的離別,他對她說I am ready。也是醫生的她,撤去了呼吸器,最後一次躺在他的身邊,如同耶魯醫學院新婚時候,如同他們剛有了孩子時候。最後她看著他呼出最後一口氣,生命,變成一縷空氣,如題。

 
聽完以後,我想,隻是因為他是斯坦福英文專業學士,耶魯大學醫學生,斯坦福大學神經外科醫生,他的死才變成如此讓人惋惜?不是的,是他如同勇士直視著死神,爭分奪秒地繼續自己的事業,寫下對待死亡時候最深刻的思考,讓每一個活著讀到他的書的人,都被深深震撼。他一直的夢想是,解釋生理科學和人思維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是他成為神經外科的原因。最後,死亡,是這個關係的終結命題。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筆,如同手術刀一般剖開一層層肌理,讓我們看到死亡最終的本質。
RIP,這個與我同年的醫生,和勇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可是也許是我的期望過高,讀完了卻有點小失望。

首先他的文筆太tedious,卻很少流露深刻的感情和vulnerability,或許因為身為醫生的長期訓練,即使麵對自己的死亡他也那麽平靜,可是缺少了那份rawness,讀起來就很難讓人感同身受。

另外,他一直強調自己是多麽優秀,在專業和科研、還有文學素養等等。 就像絕大部分over-achieving Asians,他把生命的價值放在自身的事業成就上。 對於婚姻和家人則筆墨欠缺。 就在被確診肺癌前,他的婚姻已經因為他的忽略而岌岌可危,太太都已經搬出去了,可是他的反應僅僅是,”Fine, I said. If she decided to leave, then I would assume the relationship was over.” 就這樣輕易放棄了???

肺癌的確診迫使Kalanithi對生命和死亡更為深度的思考。 我們大部分人都會說,如果生命隻剩下有限的短期,最要緊的是好好養病,抓緊時間跟家人和愛妻在一起共處,人世間還有什麽比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更值得珍惜? 作者也是這麽說。 但是他的行動卻不一致:第一輪治理見效後,Kalanithi馬上返回了手術台,硬拖著病體回到了那毀滅了他健康和幾乎令他婚姻破裂的住院醫生schedule,搶著在預定時間畢業--我覺得實在不可思議。 書中的他顯然把工作視為自己的identity,幾乎生命的意義唯一來自他的成就。 就算他因為癌症伴隨的背痛、虛弱還有肌肉的不穩定,這一切在手術台可能致病人於危險的risk,都不能阻擋他。 直到癌症擴散他才放棄手術台,轉而拚命寫作,希望留下自己人生的價值。

我在讀的時候,一直都在期望作者在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上有重要和深刻的醒悟,或者是思想上的,或者是spiritually,可是直到讀完全部,仍然沒有。

反而真正令我深深感動的是他太太的後記。 Lucy的寫作真誠、智慧、動人、深刻。

虎嘯南山 回複 悄悄話 有人說,人的spirit是一種能量,是可以脫離物質永生的,在那個未知的時空裏飄蕩,忽忽悠悠,不知道哪天又碰到了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