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9)
2007 (61)
2008 (69)
2009 (98)
2010 (87)
2012 (121)
2013 (49)
2014 (89)
2015 (75)
2016 (54)
2018 (169)
2019 (134)
2020 (257)
2021 (186)
2022 (363)
2023 (456)
我們為什麽來美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疲倦一天以後躺在床上,在掛上和家人的電話,在看著昔日好友的照片的時候,都會暗暗地問自己這個問題。更高一層的事業追求,更加自由豐富的生活,或者隻是為了離開,為了相聚,茫茫的人生,當時未曾知覺的,無數個小小的決定,小小的事件,不動聲色的匯集著,終於有一天變成了無法返流的人生長河。
電影the terminal裏麵,那個不會說英語的憨厚男人,來美國就是為了一個爵士樂手的簽名,滿足已逝父親的遺願。
我們來美國的目的都不會這麽單純可愛,當然首先簽證館就不會相信這種理由。我從小的教育,就是要有一份名正言順可以養活自己的手藝,愛好,興趣,都是很其次的事情,中學的興趣小組,是高等數學和有機化學,音樂課和美術課在初二會考以後就不知所蹤了。記得進大學的時候,填寫個人興趣,我收表格的時候,看見的內容都是,英語,法語,寫作,諸如此類的正道,文藝表演的時候,一個能夠拉小提琴的同學,被全年級的班級借來借去,跳舞的同學都是去其他大學請的。這樣的教育之中,來美國,還會是為了什麽其他原因呢?
當然,這不過是一個好萊塢式的純正童話。美國人拍的電影,有著富家孩子般直爽的嬌縱,在他們一廂情願的眼中,夢想,一定是要在自由民主的美麗堅土地上才能圓滿,影片中塑造著全世界人民對於紐約的向往,渲染著踏上紐約土地重獲新生的激動。
但是在看viktor在陷入困境以後的掙紮,確實很扣人心弦。tom hanks繼續發揮了荒島餘生的求生技能,和阿甘正傳中的執著善良的本性,辛酸中帶著笑聲,讓我笑的時候心裏又很難過。他總能夠讓事情看上去不這麽糟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裏,爭取最好的生活。還有那個一心癡戀邊境官的小青年,我真的很喜歡看他抱著頭,激動地聽著viktor敘述一切有關心上人的細節。那種美麗久違的感情,明知道隻是編劇導演和我們一起幻想的泡泡,仍然忍不住微笑,忍不住為他祈禱。
影片最後,當然是不出意料的萬民高呼,慷慨激昂,一切如願的結局,讓我反感,這種近乎於刻板模式的套路,總是嚴重地削弱了電影的感染力。相比之下,歐洲電影總是能夠從容淡淡地讓人物自己選擇,不好不壞,沒有戲劇性,隻是生活的軌跡延伸開去。
說得好。特別是在經過一番奮鬥有了無憂的生活以後,在外麵的日子就更象是為了離開的痛苦和輕鬆,為了相聚的欣喜和沉重。
於子,女人也是這樣的。:)
那個電影很好看,當然主要是阿甘的表演了,他"犯傻"的樣子非常生動。一部電影,這樣就很不錯了,其它的,就算是陪襯了,嗬嗬。
疾風寶寶,你的名字很可愛,謝謝你喜歡,常來玩。
我也經常在想我為什麽要來美國,但到現在都沒找到個答案。
落花的BOLG寫的真好,已經被我收藏了,嘻嘻~
But without this dream, life becomes nothing.